“留左大鼓”表演
“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
廉政文化广场
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从李白诗篇下著名的特色水乡,到如今迅速崛起的一座产业新城,千年古镇长芦在历史的车轮中,滚滚向前,生生不息。
过去的5年,是长芦街道快速发展的5年!“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在纳入江北新区直管区后,长芦街道聚焦“文化、美丽、和谐、幸福”新长芦建设,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美丽乡村、民生福祉和干部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有条不紊,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在此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起点,街道还倾力打造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开辟新型党建服务阵地,廉政警示教育常抓不怠,擦亮基层党建“红色名片”;铁腕治污,让天更蓝水更清,擦亮环境改善的“绿色名片”;传承非遗文化,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擦亮文化惠民的“金色名片”。
一张张“名片”熠熠生辉,让多彩长芦散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红色名片
党建引领,
“芦韵联盟”服务为民
长芦街道地处新材料产业、枢纽经济的发展腹地,承载着服务江北新区发展的重要职能。因连续多年实施征地拆迁,目前街道范围内常住人口仅有约2万人,其余人员分别安置在大厂街道、葛塘街道和雄州街道,还有一些居民现拆迁在外过渡。
“虽然是人户分离、异地安置,作为基层组织,如何为人民谋幸福,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积极探索拆迁异地安置居民服务新模式,在葛塘街道芳庭潘园安置小区和雄州街道城东新苑安置小区,分别成立了“芦韵新风”和“芦韵棠风”两处党群服务中心。
在“芦韵棠风”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引进各类社会组织定期开展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搭建起集党群工作、教育培训、为民服务、综合文化、共驻共建于一体的党建平台,广泛吸纳区域内党组织、驻街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队以及志愿者队伍多元参与,满足了党员、青少年、志愿者、办事群众等各类人群需求。
在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北、润玉水苑以东,“芦韵玉风”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兴建,预计2021年底竣工,中心建成后也将聚集为民服务机构,提供多项功能。
以服务街道异地安置居民为重点,新风、棠风、玉风共同打造起集医疗卫生、民生保障、便民服务、网格治理、学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群众家门口智慧型服务站。
为进一步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成效,长芦街道还打造了全街推进工作的“加油站”——“芦韵课堂”。作为全科型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平台,“芦韵课堂”的培训涉及党务专业知识、新闻采写、法治讲解、应急救护等多样化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芦韵课堂”今年还组织了一场街道全员综合素质测试,340名基层工作人员全部参加,此次测试从出题、监考、阅卷到成绩分析,全权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今年,江北新区的街道体制机制改革进入到内涵式改革的新阶段,街道的职能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此次考试,将进一步推进‘全科社工、全科执法队员、全科网格员’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长芦街道还以统筹思维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廉政宣教,不断加强“芦韵清风”品牌化建设,丰富内涵及外延。2020年开展“芦韵清风”廉政课堂5期,教育500余人次;通过“廉政巡讲社区行”,使廉政课堂辐射11个村(社区)、服务站,教育社区党员、干部1200余人次。将廉政宣教从室内向室外延伸,新增一处廉政小广场,使廉政教育具象化;组织开展健康廉跑、节日颂廉、“健在体魄,廉在心中”户外拓展、“扬正气、树清风、促和谐”社区廉政晚会等户外主题活动。将廉政教育环节前置,创新开展青“廉”说,使优秀的年轻同志提前接受廉政教育,培育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以增强全街、全社会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
近年来,长芦街道的“芦韵联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的“芦韵”系列已经树立九大品牌,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推进街道各项工作向前迈进。
绿色名片
铁腕治污,还原“特色水乡”风貌
由于历史原因,长芦街道曾是化工企业的集中区,近年来,街道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展现出铁腕治污的决心,关闭沿江化工企业,完成长江岸线复绿,同时结合水环境治理、“四好农村路”建设、人居环境改善,还原出长芦“特色水乡”的风貌。
今年4月,在新区统一部署下,长芦街道启动沿江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和转型升级行动,位于马汊河长江入江口附近的三家小型化工企业全部拆除。“这三家企业能耗高,存在污染,且位于长江1公里范围内,为保护这一江清水,必须关停拆除。”长芦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主动与企业开展了多频次、多种方式的政策宣讲和矛盾调处,确保企业关闭拆除专项整治工作安全有序推进。
拆除后的地块如何进行建设?长芦街道也颇费了一番思量,在经过数次开会讨论后,建设“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的方案最终被敲定。从8月25日破土动工到9月28日落成完工,基地的建设仅用时1个月,基地内的部分设施也是由过去的厂房改建而成。从化工企业变成非遗文化基地,是长芦街道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的一次成功实践。
为扮靓长江母亲河,长芦街道还统筹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依法整治、取缔违法占用的各类建筑项目、禁止围垦长江滩地及水面行为,推进长江“三乱”整治工作,因地制宜建设绿化带。
“十三五”以来,街道的水环境整治涵盖了辖区内的所有水体。市、区管河道,包括长江、滁河、岳子河、划子口河、四柳河;17.72公里街管河道,包括潘渡河、中心河、通江集河、皇厂河;社区纳入河长制管理河道35.72公里,共计17条;其他小微水体800多面河塘。
对于辖区内所有水体的整治,街道多方联动,
加大治理力度,严格整治要求,明确职责分工,排定工作时序,树立“水面清、岸坡清、排放清”的“三清”目标,对26条主要河道和若干微小水体进行无死角、全覆盖整治,清理河道70公里左右。与此同时,根据“问题出河里,根子在岸上”的判断,探索实施了“水岸同治”的治水思路,多部门联动对黑臭水体所在片区进行区域整治,使水体污染得到根治的同时,还提升了居民的信任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如今,长芦街道内一条条河流河清岸绿景美,显得静谧而迷人。水质变清了,水面上碧波荡漾,沿岸人行通道的设置简约而美观,周边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
为了给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街道今年还统筹推进空间整理、清洁美化等九大工程。目前,方巷小区一期环境整治工程、玉带片区35条61.725公里“四好农村路”周边绿化提档升级工作均已完成;投入1200万元实现道路保洁、市政维保、垃圾分类
“一家扫”;投入6000万元的162条通户水泥路正在施工;完成8个网格驿站布点,其中小摆渡“网格+警格”服务站、润玉水苑家门口服务站已投入使用。
环境的不断改善是长芦街道推进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街道时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施“示范工程”“路网工程”“导视工程”“水美工程”“安防工程”,街道打造出一个个精品亮点,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金色名片
文化惠民,
推动“非遗+旅游”融合
今年10月16日,长芦街道“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占地4119平方米,分为形象舞台、休闲广场、观众席、办公区、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具备非遗项目演练、非遗文化展示等功能,同时,还能满足非遗团队日常训练、群众非遗文化体验、重大活动演出、居民日常娱乐休闲的需要。
今年9月,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评选揭晓,长芦板鸭代表南京参评,最终脱颖而出,获评“江苏乡土地标菜”。
“留左大鼓”与“湾北小马灯”、“达摩传说”、“方巷人走北”一起,成为长芦民间文化中入围省级非遗的四个项目,长芦板鸭、长芦龙灯、黄天荡的传说则是三项市级非遗。如此之多的文化遗产打造出了“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
一直以来,长芦街道都把挖掘与保护当地的特色文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近年来,街道搭台、居民唱戏,每年春节期间,“长芦龙灯”都会在小巷中穿街而过,拉开长芦街道一年文化大戏的巨幕;正月十五,热闹非凡“方巷人走北”上演了一个家族传承了五百多年的神圣仪式;被称为“金陵第一鼓”的“留左大鼓”还走出国门,推广中华民族的文化。
94版《三国演义》孙权扮演者吴晓东、98版《水浒传》鲁智深扮演者臧金生来到长芦,揭秘戏内戏外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和87版《红楼梦》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参加新说红学进“非遗”活动,吸引23.4万人在线观看直播……长芦街道还通过打造“芦韵书香·未来国学堂”阅读品牌,致敬国学经典。此外,街道举办“书香家庭”“最美读书人”评选、红色经典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及“你读书我买单”等活动,让长芦文化品牌魅力彰显。
立足文化资源禀赋优势,长芦街道不断擦亮“文化长芦”名片,带领居民群众感受长芦文化脉动,唤醒长芦浓厚乡愁,激发人们对长芦的美好向往,凝心聚力推动长芦高质量发展。
今年,街道启动一批非遗载体项目建设,除了投入200万元的“留左大鼓”非遗基地落成之外,还完成了方巷民俗村一期建设和二期概念设计,非遗广场和非遗展馆设计完成,后期将根据资金情况逐步实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是长芦的优势,要把“文化长芦”继续发扬光大,逐步加大非遗载体的建设力度,届时将邀请非遗传承人入驻,推进传承人梯队培养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将同步打造沿江风光带,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传唱文化长芦新故事。
芦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