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车让人,人守规”也体现着尊重生命、敬畏规则的人文情怀和法制意识。轻踩刹车,点头微笑,挥手示意,待行人通过斑马线后,再缓缓起步……斑马线前的一脚刹车,传递的是文明和涵养,也是每一位驾驶员应尽的责任。但交通文明却不能终于斑马线,无论是在斑马线上还是斑马线外,无论有无摄像头或交警,广大市民都应做到文明出行、遵纪守法、互相礼让。
连日来,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倡导有序出行的道路礼仪风尚,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浦口区交警大队多措并举,动员“小交警”,善用“黑科技”,用交通文明引领和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提升百姓出行质量。
语音小喇叭喊出文明出行“大声音”
8月21日下午三点,在浦口区龙华路建设局路口,记者站在斑马线等待区,只见一旁的广播一直在重复语音播报:“一旦摔倒,人就会直接接触地面,而往往最先着地的就是人的头部。”“在涉及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交通事故当中,颅脑损伤导致的死亡占比超过80%,一直排在第一位,所以,一旦发生事故,不佩戴头盔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这是我们的物联网语音播放系统,最近一段时间都在重复播放‘一盔一带’的相关内容。”浦口区交警大队秩序科民警何学超告诉记者,目前浦口区交警大队已在文德路凤凰大街路口、东门桥路口、建设局路口等安装了13个物联网语音广播系统,该系统运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后台远程控制前端语音播放模块,在路口进行不间断交通安全语音宣传提示。播报内容主要包括骑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行人非机动车不闯红灯等热点话题。
一直以来,关于文明出行的宣传多以文字为主,长期的固定的呈现形式给居民带来了一定的视觉疲劳,为此,浦口区交警大队创新形式,利用声音进行“全方位轰炸”,“目前语音播报系统从早点7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半,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我们在路口执勤人员的数量,也从听觉上对一些居民进行提醒。”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抓拍神器”给交通违法者上“电子锁”
同样在龙华路建设局路口,一款“抓拍神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LED大屏上滚动播放着行人、非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包括该居民的姓名、性别、具体不文明行为、当日照片、本人身份证照片、身份证号码等。
“这款‘抓拍神器’就相当于给违章者上了一道‘电子锁’,除非按规定接受处理,否则这个“电子锁”任谁都解不开。”浦口区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队利用现有的路口人脸识别探头对闯红灯的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进行抓拍,经过人脸识别获取个人信息后公示在路口大屏上,同时通过发送提示短信及邮寄违法行为告知单的方式告知市民遵守交通文明并到大队接受处罚。
“如何识别此人正在违章呢?”面对记者的疑问,何学超解释道,路口的电子摄像头具备图像采集、分析的功能,当红灯亮起时,斑马线上应该无行人,一旦出现行人,摄像头便会抓拍,通过后台传输,交警大队工作人员再进行比对分析,从而确定此人是否违章。
“抓拍神器”的亮相及LED大屏的滚动播放曝光视频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经常有人来问自己的信息为什么被公示在大屏上,说对个人形象产生影响,我们就将当时的情况悉数告知,他们很快就想起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欣然接受处罚。”何学超表示,自7月17日以来,共抓拍交通违法行为387起,闯红灯等行为相比之前减少50%以上,后期将尝试与个人征信系统挂钩,对违法者起到更大的震慑作用。
“大小交警”携手助力“一盔一带”
下午四点,在浦口区江浦街道东门桥路口,只见经过培训的“小交警们”整装上路,与执勤交警叔叔一起劝阻没有戴安全头盔的电动车骑乘人员。
五点半,正值下班高峰,“小交警们”又来到了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龙华路路口,向群众发放《致电动车骑乘人的一封信》和印有“从头开始·幸盔有你”的扇子等宣传物品。原来,这些“小交警”都是来自浦口实验小学的学生,现在正值暑假,他们加入重点交通违法整治行动中,助力文明交通。
连日来,为进一步优化道路通行秩序,浦口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从7月20日起,全警动员,在全区范围内持续集中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同时深化宣传教育,倡导市民规范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我们会给行人发宣传单,同时提醒家长带小朋友骑车一定要戴头盔。”“小交警”秦烺说。
此外,自7月份以来,浦口交警大队还在辖区举办“一盔一带”安全守护宣传活动4场次。活动中,市民踊跃在活动横幅上签名并承诺牢记骑乘摩托车、电动车戴头盔,民警向市民演示如何正确佩戴头盔,并对扫码关注“南京公安”“浦口发布”“浦口公安”等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市民、积极参与交通安全知识答题活动的市民免费发放电动车头盔。据统计,活动中共发放宣传资料1800余份,头盔400个,礼品600余份。
林静 鲁舒婷 赵雨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