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是电影《英雄儿女》中志愿军英雄王成气吞山河的呼唤。
影片中,王成被敌人包围后,一边用报话机向指挥部喊话,一边紧握爆破筒冲向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
王成当时所使用的71型2瓦报话机,就是南京无线电厂(熊猫电子集团的前身)自主研制的产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工厂自行设计生产的各种军用通信产品为保证部队通信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0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为确保战场上部队通信系统的畅通,1951年秋,军委通信部部长王诤提出了试制团、营2瓦短波电台的要求,并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南京无线电厂。”
时任工厂设计科科长(后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通信导航局局长)的郭文昭早前回忆,抗美援朝所需的通信产品不仅要求体积小、重量轻,而且要省电、防震、防潮,工厂虽然研制过不少无线电报话机,具有一定的经验,但对战术、技术要求这么高的小型战术电台还没有生产过,而且也没有配套所需的小型元器件。除了电子管、小型中周和变压器外,其他元件如开关、接插件、变压器、继电器、鞭状天线等几乎全都要工厂自己解决,连机内的防潮剂都要自己研制,困难可想而知。但想到是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工厂干部职工决心困难再大也要上。
前方志愿军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杀敌报国的消息传来,全厂职工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车间内整夜灯火通明,职工们不分昼夜地抢赶研发生产任务,决心早日出产品,及时送往前线,满足部队急需。在样机研制过程中,为了防水,技术人员在面板的零件上加上了橡皮圈;为了战士渡河时使用方便,他们对机器的体积和重量做了仔细分析,减轻了负担;当时国内没有生产接插件的工厂,所有的小型接插件都是自己设计、自己生产,一切工作从头做起,没有经验可循。时间不到半年,样机就研制了出来。经过仔细研究,技术人员反复攻关试验,提高了天线的效率,攻克了继电器的可靠性等问题,通话直线距离达到了10多公里,产品终于研制成功。
由于当时生产条件比较落后,设备简陋,不少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厂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成绩面前不松劲,胸怀祖国,迎着困难上。为按时交货,装配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连续工作36小时不肯休息,不分昼夜地生产,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生产任务,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新一代战术通信装备,支援前方,保家卫国。据统计,1952年,2瓦机开始批量生产,5年间总产量达到33239部。
在抓紧生产2瓦报话机的同时,为满足部队需要,工厂还设计出1000瓦、150瓦的报话机和十二灯收讯机供应前线。新的通信产品正式装备部队使用后,发现优点很多。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区,它的优越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坑道中也能满足对外通信的要求,解决了坑道作战中的通信难题,在上甘岭等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53年7月,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迫使美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在这一战役中,师、团、营之间的通信全靠2瓦机。在地形复杂时,营、连间的通话也靠2瓦机承担。正因为如此,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称赞:“熊猫”军用通信产品在朝鲜战场上立了功。
“绝不能停止创新的步伐,要把科学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1922年出生,1947年进厂的赵崇仁,抗美援朝时期在厂里的职务是技术维修,他早前曾这样寄语当代“熊猫人”。
唱着英雄的赞歌,传承奋斗的激情。如今,具有84年历史的熊猫电子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国有综合性大型电子企业,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创立和发展,为国家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创造过众多第一,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熊猫—PANDA”品牌也成为家喻户晓的首批“中国驰名商标”。秉承过去,面向未来,公司将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再立新功。
通讯员 程洁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