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超长黄金周,随着2020南京文学季大幕拉开,无数市民和游客参与到了“行走文都”活动。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文艺气质无处不在,在十竹斋人文空间看一场展览,在大报恩寺遗址景区欣赏古风华服秀,在熙南里“穿越”进《南都繁会图》,在夜瞻园里“金陵寻梦”……就连逛动物园,都能和艺术美好相遇。“行走文都”,让文都之美始于足下。
10月1日,从南通来南京过假期的游客张海鸣一家,在新街口购物之后走到了南京文化艺术中心。这里刚开幕不久的十竹斋人文空间,以一场沉浸式展览,让他们好好欣赏了一次艺术。十竹斋人文空间以移步换景、诗意栖居的沉浸式体验,优雅诠释了江南人文美学:书房称“文佩”“博古”,体现士大夫的情趣;茶室为“高标”“隐逸”,彰显读书人的情怀;厅堂则以“入林”命名,邀请贵客共赏林下风致。“百年传承·花语山川”艺术展展出了张大千、黄宾虹、林散之、胡小石、孙晓云、黄惇、许静等几代艺术家的书画作品,既有风格、技法上的一脉相承,又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风貌。“在这样特殊的日子,看这么一场展览,感觉特别有意义,是一次东方人文美学的美好体验。”张海鸣说。
10月3日,虽然一整天都下着雨,但阻挡不了市民游客出游的步伐。早上9点,大报恩寺遗址景区刚开园,检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古风华服秀、六朝风华鼓舞、书法表演……每天不同时间段,不同的演艺活动,让游客感受丰富多彩生活,享受文艺盛宴。穿汉服、赏美景、看文物、听故事……安徽游客王立告诉记者,他7岁的儿子最喜欢景区里设置的考古发掘现场。小朋友穿上定制的考古服装,到沙池里寻找彩色球、拼图,学习考古相关知识,一下午都不肯出来。
10月6日,市民张珂带着女儿妙妙去逛红山动物园。在通往小红山鸟区的路上,有一片充满文艺气息的展区,入口旁写着“小麂栈道”。小麂是一种小型鹿科动物,较为胆小,听觉敏锐。“大眼睛湿漉漉的,萌萌的样子太可爱啦!”妙妙趴在观察区看了又看。小麂的“邻居”是獐,它们在动物园里一起变身“精灵艺术家”,用蹄印进行“创作”,踩上五彩缤纷的颜料盘,在白纸上留下独特的印记,这样的“画作”格外有趣味。妙妙临走的时候恋恋不舍,在心里和小动物约定——下一个假期还要再来!
绚丽多彩的花灯造型给人美的享受,耳边不时传来悦耳古琴声,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客在熙南里尽享长假,留下了十月里最灿烂的笑容。长假期间,熙南里联合“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共同策划推出了系列主题活动:猜灯谜,重温古人的中秋雅趣;写家书,在现场领一份专属明信片,把对家人的祝福从熙南里寄出;玩游戏,重现古时娱乐活动……无论喜欢传统民俗还是现代玩法,都能在这里找到惊喜和亮点。汉服如今大热,熙南里街区古色古香的旖旎风光,与汉服相得益彰,是所有“小仙女”的拍照胜地。身着广袖罗裳的小姐姐们,和街区独特的国潮魅力相结合,玩出国庆新花样,各式美照和视频刷爆朋友圈。来自省外的游客范天特别喜欢《南都繁会图》,她特地利用假期专门来熙南里打卡,“这里就是我想象中的繁会南都,真的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金陵寻梦·夜瞻园”实景园林演出也是市民和游客在长假期间不可错过的文艺体验。“金陵寻梦·夜瞻园”以瞻园为载体,360度实景还原经典名著《红楼梦》,将传统戏曲、器乐多媒体融合,结合瞻园廊、亭、厅的园林空间,通过民乐《葬花吟》、昆曲《牡丹亭》、越剧《红楼梦》·读西厢、舞蹈《梁祝》·化蝶、越剧《红楼梦》·游园、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越剧《红楼梦》·黛玉葬花实景演出,带观众一夜赏尽四大名剧,深度走近诗情画意的“金陵梦中景”,营造多层次沉浸式文化体验。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