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京森林音乐会缔造中秋新民俗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吃月饼,喝香甜的桂花酒,焚斗香,走出户外赏玩月亮……这些中秋习俗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南京人代代传承中熠熠生辉。

节与时进,俗因时变。每年都在国庆、中秋期间举办的南京森林音乐会,让“中秋赏月也赏乐”成为南京人的新民俗,诠释着南京人崭新的节日生活态度。作为“我们的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之一,南京森林音乐会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老传统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南京人过中秋老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南京餐桌上的“八样头”

在我国,人们过中秋最重要的仪式就属吃月饼了,南京人自然也不例外,就像俗话说的:“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代,南京著名“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记录了两种月饼做法:一种叫刘方伯月饼,用山东飞面做成酥皮,再把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碾成细末,加上冰糖和猪油调制成馅,这和现在的苏式“五仁月饼”并无二致。一种是花边月饼,飞面拌上生猪油,把枣肉嵌入其中,用手在碗大的面团上捏上四边菱花。烤制月饼的师傅需要两个大火盆,上下两个面反复炙烤,等到出锅咬上一口,入口即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味道别提多美了。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苏式月饼、京式月饼、广式月饼、滇式月饼四大月饼体系。但这次,记者要介绍一款南京有故事的月饼——“赖月饼”,其制作技艺被列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合区文化馆副馆长王燕介绍,乾隆下江南,路经六合瓜埠,正值中秋,要渡江赏月。瓜埠乌龟山上的太平寺方丈赖月和尚得知后,便带寺院制作的月饼进献给乾隆。乾隆品尝了以后大加赞赏,并问这月饼叫什么名字?和尚回答,这是庙里供僧人吃的,没有名字。乾隆听后,就以赖月和尚的法号,赐名“赖月饼”,以后就成了宫廷贡品。如今,在六合瓜埠老街,有一家谢氏月饼作坊,还能买到这“赖月饼”。

文化学者崔岱远表示,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怎么就从拜月的礼器变成人人都能享受的美食?其实道理很简单,大伙儿都想沾沾喜气。所以,月饼就是用来送人的。”

农历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人们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中秋吃食。

据《方志南京》记载,和端午节(五月节)尚五一样,南京人中秋尚八,一般人家餐桌上也得凑出八样菜肴,南京话叫“八样头”。老南京人只有吃了这些有寓意、有年代、有口感的传统菜品,方有一种归属和快乐。中秋的八样菜并无定则,常见的有:盐水鸭、糖醋(桂)花香藕、栗子烧仔鸡、韭菜薹炒鸡杂、茭白炒肉丝、菱肉烧鳜鱼、芋头炖肉等。

除了这些,南京人过去的餐桌上还少不了“八样头”,也叫“中秋八鲜”——梨、柿、栗、石榴、茨实、菱、藕和莲子。

其中,菱以水西门外沙洲圩的红菱最佳,南门外的四角菱亦好,玄武湖产的刺菱虽也很香,终因刺利、实小上不了供桌;藕一般要三节,连根须,有四五节并在藕节上有小荷叶者最佳;莲蓬要饱满带子,不能有瘪子;藕和莲子,《白门食谱》上说莫愁湖产的“藕香脆”,“莲子甜嫩”“悦口亦清心”真可谓上品。

老南京“走月”首选白鹭洲玄武湖

“中秋月净无瑕,圆如镜子照我家,家家户户赏月忙,贡鲜果,点灯香,男女老少拜月亮,祈求月神帮帮忙,保佑平安又健康,拜完月亮回家坐,美食美味来品尝,团圆饼,红石榴,柚子金橘,花香藕,亲朋好友来相聚,再品一壶桂花酒……”

这是南京白局《闲话中秋》里的唱词,生动形象地向人们介绍了南京中秋节的另一项仪式——拜月。每当中秋月亮升起,“老南京”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祭拜的案台上除了摆放月饼以及各种寓意祥瑞的应时瓜果和食品,还有燃祭之物。原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告诉记者,南京人中秋拜月,这斗香就是很重要的燃祭之物,“把线香捆扎起来,垒垛成宝塔或楼阁形状,最上一柱加一个纸斗,配饰以七彩斗香花剪纸,可燃烧一天一夜,十分的庄重。”

“拜月”之后,还有“走月”。王露明说,供过月,用完餐,南京人都愿意走出家门,到月光下去走一走。一般人是“走月亮”,妇女叫“踏月”,文人雅士则谓之“赏月”“玩月”。白鹭洲、北极阁、秦淮河、莫愁湖、玄武湖都是适合“走月”的去处。

旧时,住在南京城里的人,还有另外一种风俗,也在中秋晚上举行。据说,凡是亟盼生育的妇女,在和普通人一样游玩过夫子庙后,须过秦淮河的桥,到桥南去兜一转。回来之后,便会怀孕。据《金陵琐志·炳烛里谈》卷上载:“江南妇女艰于子嗣者,每于中秋月夜潜至菜园,偷一瓜回,以为宜男之兆。谓之摸秋。”另光绪《六合县志》载:“(中秋)乡村愚妇有夜分私取园瓜,谓之摸秋,以兆生子。”

由这个习俗,人们创造了一个词语——“摸秋”。“摸秋”一词如今己成为南京俗语,意指人欲行又止,想停又动,磨磨蹭蹭,举棋不定,眈搁时间、工作和事情。如:我们在前头等你好半天了,你光答应又不动身,在那里“摸秋”

什么呀?

新民俗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对南京人来说,“中秋赏月也赏乐”已经成为新民俗。坐在中山陵音乐台,在绿树环绕下听一场高雅音乐会,抬头就是一轮皓月,南京森林音乐会已连续举办多年,既提升了南京人的文化品位,更让南京“爱乐之城”的形象深入人心。

各式演出连续7天不重样

邵敏一家三口还清晰记得每年南京森林音乐会的精彩。“去年一走出苜蓿园地铁站,立即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有‘仙子’身着传统服装迎接我们,引导员手里的‘满月灯牌’很想要一个。”邵敏笑着说,当时乘坐接驳车到中山陵音乐台,一个直径达2米的“超级月亮”艺术装置让人非常惊艳,天上地下两个“月亮”交相辉映,如此美景,一家三口当然要留下中秋夜的团圆合影。“每年来这里听森林音乐会,已经成为我们家过中秋的一种仪式了。”

像邵敏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南京森林音乐会如今一开票,都是“手慢无”。

今年的超长黄金周,中山陵音乐台也有“超长”的精彩。此次南京森林音乐会由南京广电集团执行,将有5场:10月1日,《森林的节日》江苏省交响乐团与陈燮阳音乐会;10月2日,《森林的私语》陈萨钢琴专场音乐会;10月3日《森林的欢聚》美杰三重奏音乐会;10月4日,《森林的四季》吕思清与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10月5日,《森林的交响》中国交响乐团贝多芬主题音乐会。随后,演出还将继续。10月6日,南京民族乐团将在中山陵音乐台献演假日森林音乐会,带观众在丝竹管弦声中“看山看水看中国”。10月7日,“小康江苏

梅赞金陵”——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群文活动之票友大“晒”汇演将为观众带来一场戏曲盛宴。

除了高雅音乐会,国庆中秋假期还有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南京森林音乐狂欢节。本届狂欢节将于10月6日至7日在位于浦口区的雨发生态旅游区举行。在今年两天两晚的音乐节上,除了备受广大乐迷喜爱的朴树、赵雷等创作型音乐人登台倾情献唱,今夏两档超人气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乐队的夏天》的热门艺人也火速集结音乐节。

“爱乐之城”形象深入人心

皓月当空,千弦齐鸣,森林音乐会已经默默陪伴南京人度过了5个曼妙中秋节,今年将是第六届。“来森林音乐会过中秋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为了能听到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演奏的《梁祝》,在开票的第一时间,音乐爱好者王琦就抢到了10月3日《森林的欢聚》门票。

“南京森林音乐会每年的阵容都非常强大,谭盾、李云迪、吕思清是音乐会的常客。”市民于洋说,从2015年第一届森林音乐会开始,他每年都带着家人一起来中山陵观看。“这几年下来,我最大感受就是,演出阵容的国际知名度更高、表演形式更丰富,舞美效果、观演体验等也在全面优化。”

南京森林音乐会的规格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南京人的文化品位,不仅让欣赏高雅音乐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其品牌效应和优秀口碑,更是让南京“爱乐之城”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让世界认识南京的一个窗口。

在南京留学的意大利留学生克拉拉·特里薇洛内告诉记者,她很享受在鸟语花香、树木环绕的大自然中聆听音乐。“在意大利也有很多露天形式的剧场,但音乐台的环境更棒一些。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多人会愿意去了解、亲近高雅音乐。”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好方式,中秋节才能一千年一千年地传承下来。“我觉得多种多样的方式,其实是开发这个节日背后多种多样的精神。把这方式和精神结合到一块,我们的节日就越过越有意思。”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翟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