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人最想学什么?扫健康码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无锡日报

今年2月,省卫生健康委、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委老干部局、省老龄办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的通知》,就帮助老年人解决微信聊天、预约挂号、健康扫码、手机支付、网约车出行等日常生活场景中的难题。无锡市今年将完成5万人次的培训任务。3月30日,我市启动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11000余人次。

培训现场

老师教得认真,老人学有所获

近日,长宁社区举办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微课堂,帮助社区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当天来听课的近30位老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微课堂制作了学习手册,详细介绍微信、支付宝、无锡观察APP等常用功能的操作流程。经过培训,辖区不少老人不再对着智能手机“望而兴叹”。

4月15日,通江街道老戏馆弄社区举办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普及培训。培训老师配以PPT课件,还手把手指导老人操作。通过一个小时的学习,老人们终于学会了自己申领苏康码。他们感叹道:“网络学习虽然有困难,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学会。”

问卷调查

最想学的是扫码、聊天、预约挂号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跨越“智能技术”鸿沟,3月中旬起无锡市老龄办、市老年学学会和老龄科研中心联合开展智能技术培训工作调研,选取了上马墩、黄巷、蠡湖、旺庄等街道的部分60—79岁的长者和社区工作者,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老年人的培训需求和方法。此次调研共回收921份智慧助老需求表。

调查发现,不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80.3%的被调查者是因为不会操作,27.5%是担心受骗。

在智能手机使用状况上,有76.8%的老人主要用于聊天,其次是申领健康码、手机支付、预约挂号、网约车出行等。

在“培训内容”中,想学习扫码的最多,占63.7%。其次是微信(QQ)聊天,占51.2%,预约挂号占48.8%,另外想学手机支付占42.2%,40.9%想学手机基本操作(软件下载、信息转发、网页浏览等)。

在选择培训方式上,58.2%的老人选择社区教育,48.8%选择老年大学。选择其他培训方式的仅5.3%。有长者表示,在智能手机遇到使用上的问题时也会咨询子女,但有些功能子女教了两遍就不耐烦或自己学了很快就忘了,又不好意思再问。

“老人们对使用智能手机的技能有浓厚的兴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学习。”老年学学会秘书长杨韵辉说,现在在基层社区开展老年人日常生活实用的智能手机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有益尝试

个性化授课,一对一指导操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街道社区为了做好这场“生源众多”“基础不一”的培训,都下足了功夫。

太湖街道的培训内容包含智能手机使用基础、微信QQ聊天、网上挂号、生活缴费、浏览手机新闻等,满足老年人多元的学习需求。另外针对不同基础的老人授课也各有侧重。在南湖社区,先让老人了解智能手机的一般操作技能,再循序渐进地学习其他知识。在信成、玉兰社区则针对老人的需求,教他们如果去人民医院就诊可下载APP预约挂号,去江大附属医院可从微信公众号预约等具体操作。老人一次记不住、学不会也没关系,只需向社区提出申请,下次还可再安排培训。

钱桥街道了解到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最怕被骗,因此把“如何预防网络诈骗”等案例视频插入培训课程中,还组织老人旁听微信交友诈骗庭审案件。法官提醒老人不轻信花言巧语、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盲目汇款、不随便扫码等。

在无锡市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中,市老龄办组织相关专业人士编制《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讲师手册》,将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和常用的智能应用操作细分拆解,并逐步演示,成为老人上课的基本教材。另外,很多社区培训还特别安排志愿者随堂一对一指导,建立课后微信群在线答疑。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只要慢慢教,多一些耐心,老人可以学得很好。”

调研中也发现,有些社区老年人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不高,有些老人的手机机型老且内存小,套餐中不含流量或流量较少,外出时无法进行智能操作。一些年龄偏大的老人学习意愿不强,觉得家里有人会用就行了。“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既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领,更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和科技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说。

(王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