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刘苏 图/本报记者 仲冬竹
一座城市应有自己的风格和内涵,当一个城市能够深刻地体现它在历史演进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就能以独有的景观、气质、特色成为它自己。而徐州,正在以这样的方式将城市的历史与现在连接起来。随着年底徐州老街坊——中华老字号街区部分街区开门迎客,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初现成效。
守护历史
开启文化片区改造之路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守护着历史。2010年底,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启动,规划范围北至故黄河、南至建国路、西至中山南路、东至故黄河,核心区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与近现代历史建筑,包括老城墙、黄楼公园、老牌楼、文庙、彭城壹号、创意68、花园饭店、中山堂、钟鼓楼、天主教堂、老东门、文化路民国建筑、回龙窝、快哉亭开明步行街、李可染故居、古玩一条街共16个节点。这一改造构架起了我市“一轴一环六街区”的历史文化片区空间框架,经过深度挖掘和整合片区历史文化资源,将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进而修复“凝固的历史”,较好地展示古城新貌。
对于徐州开启历史文化片区改造之路的初衷,市委书记曹新平这样阐释: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是我市文化中心功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也是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形象集中体现的重要地区。这里留下了老徐州的历史典故、经典建筑、回忆符号,这里也将传承徐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城市特质。为更好地挖掘徐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内涵、提升徐州的城市档次、彰显徐州文化特色,市委、市政府今年将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工程列入到全市城建重点工程之中,今后还将在文化的层面把这一工程延展开来。
修复“凝固的历史”
展示古城新貌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正日益展现娇容。
徐州老街坊——中华老字号街区项目是我市较早启动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位于青年路117号老市委大院,采用老大同街民国建筑风格,包含非遗文化展示片区、民风民俗时尚元素片区、老字号经营片区、主题艺术酒店片区四部分,涵盖了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业态。一人巷、二眼井、三马路、四道街、五毒庙、六道门等颇具徐州老味儿地名的启用;两来风、老同昌、广济堂、沧浪池、马市街饣它汤等一批中华老字号的入驻重现;曹氏香包香囊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清新面市……徐州老街坊——中华老字号街区将商业零售、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现代商业元素巧妙融合,呈现出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文化。目前建设主体全部封项,配套附属设施正在施工,街区内的重头戏文化墙正在施工,年底部分街区将开门迎客。
作为徐州战争文化和洪水文化的最好见证,徐州老城墙凝聚太多的历史。因战争、洪水和地震等灾害,历史上,它曾多次遭到摧毁,并多次重建或修葺。外城墙自北宋苏轼抗洪始修,到明代三次决口而重修,再到清乾隆年间的加固,千年风霜已历;民国时期,内城墙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变卖,连绵十几里长的徐州古城墙成了残垣断壁。庆云桥以西,故黄河南岸的这段100多米的徐州外城墙因此成为了徐州古城墙的唯一遗迹,作为千年历史的见证和幸存者,无声地屹立至今。如今徐州古城墙的改造已被纳入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规划。对于老徐州古城墙,相关部门将实行保护护城河及护城石堤的改造,在城墙遗址两侧建造不少于20米宽的绿化带,强化古城址轮廓。
回龙窝是一竖两横三条总长不足四百米的居民胡同,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虽几经变迁,但这里仍然基本保留了灰砖青瓦的老面貌。此次,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将对回龙窝及周边地区进行整体改造,意在打造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明清时期街区的历史风貌,打造展示城市发展文脉的名片。改造后的回龙窝将保留街巷建筑格局,重要文物古迹原址原样恢复,保持建筑原真性,从而成为活体城市博物馆。
对于快哉亭的改造规划方案是,在保持现有园内景点、古城墙和古玩奇石市场的基础上,打通公园南北进出道路、搬迁开明市场、增加民俗景点、给周围建筑“穿衣戴帽”,打造出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市民休闲公园。
户部山因西楚霸王项羽曾在山顶建戏马台,而成为徐州第一胜迹。如今,户部山已形成颇具人气的古玩市场,幽静的环境,古朴的街道将户部山的文化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户部山的改造,重点是依托古玩一条街的品牌,建设艺术品展销平台。
此外,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还将重修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其中包括位于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的黄楼、位于淮海路双拥碑南的文化路民国建筑等为老徐州人所熟知的老建筑。这些记载着徐州历史嬗变的老建筑,通过重修改造,将成为徐州新的文化名片。
多措并举
为历史片区注入灵魂
徐州老街坊——中华老字号街区项目运营商董建波,对于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感慨良多。他告诉记者,老街区改造是许多城市发展必然面临的一项课题,对老街区的改造,太容易做成简单的复古,或是单调重复的产业聚居业态。但通过整体规划、整合历史资源,不落窠臼创造出的多元文化,则是徐州老街坊——中华老字号街区的灵魂。
在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中,每一项改造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灵魂。市规划局局长李靖华介绍,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在规划组织编制中重点把握四大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保护历史文化片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较完整的明清建筑、民国建筑为主要风貌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与民俗文化活动相关的重要历史场所,整体延续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二是原真性原则。保护历史文化片区的城市肌理、空间布局、街区尺度、文物、优秀历史建筑等真实的历史信息,保持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三是可持续原则。完善功能,整治景观,改善居住环境,使历史建筑及其环境既保持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提升历史文化片区的整体品质;四是分类保护原则。依据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现状留存的不同程度、城市空间的不同类型和环境特征,分类保护,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定和整治措施,保持历史风貌的多样性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原有格局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将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公共设施和城市环境等问题,以历史文化街区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真正实现一种文化的流传、一项产业的延伸、一片沃土的升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