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好中求快 争先进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秦建莉

李晓航)8月9日下午,中共徐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在新城区会议中心举行。全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对下半年工作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出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确保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曹新平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重要讲话。朱民、李荣启、邹徐文、夏文达、戚锡生、张彤、王昊、张赴宁、高峻在主席台就座。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

曹新平在讲话中说,今年以来,我们把中央精神、省委部署和徐州实际紧密结合,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紧紧围绕“两快两带三先”新目标新要求,全面落实“八项工程”,全力推进“三重一大”,扎实做好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呈现出经济逆势较快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曹新平指出,今年上半年,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坚持发展思路项目化、项目建设具体化,制定实施“三重一大”项目计划,排出总投资3780亿元的413项“三重”项目和27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经济增长全省领先,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加快崛起,事关全局的大事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全面落实“两快两带三先”新任务。在发展目标上,对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实化;在发展导向上,坚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提出全面落实快增长、快转型、快发展的关键举措,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快于全省、快于周边;在发展路径上,强调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三化同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努力走出具有徐州特色的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三是加快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明确提出“八大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明晰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坚持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理念,集中力量推进243项年度城建重点工程,城市功能有了显著提升;深入开展城市管理“软件建设年”活动,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四是大力增进民生幸福。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围绕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民生热点难点,有序推进三大类7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6个项目完成全年任务,45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节点计划,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五是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创先争优活动统揽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构建具有徐州特色的惩防体系,深入开展“弘扬三创三先、推进两快两带”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振了全市上下的精气神。

曹新平指出,今年下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迎接宣传贯彻十八大这个大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省市委部署上来,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经济增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各项工作不断争先进位,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从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看,尽管总体上好于预期、好于全省,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情豪情,越是面对困难和挑战,越要勇于担当、敢于超越,越要咬定目标、勇往直前,把经济发展困难期变成争先进位机遇期、转型升级提升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民生总量指标进位、速度指标领先、结构质量指标提升。

曹新平强调,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集中力量推进“三重一大”。坚定不移地把“三重一大”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办大事、扩投入、促增长,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坚持不懈做大经济总量,确保今年实现GDP超40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400亿元“双喜临门”。要突出抓好重中之重,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支撑大发展,为徐州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着力缓解用地矛盾,着力突破资金瓶颈,着力攻克报批难关,着力争取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类、民生改善类等项目建设力度。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条经济发展“生命线”不动摇、不懈怠,深入推进“四招四引”,确保重大项目不断线、连着干。二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善于利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倒逼压力,更好地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抓创新、转方式紧密结合起来,更大力度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构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优势。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壮大实力、提升技术、优化布局,确保今年六大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加速扩张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增幅全省领先,精心打造5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十大项目,全力打造400万亩沿故黄河现代农业产业带。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突出平台支撑作用,构建更有特色、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突出人才优先战略,更大规模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下转03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