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沂警方一举摧毁产销线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宋新 通讯员 孙晓兰 何计翠

一堆零碎的电动车部件,经过组装摇身一变就成了

“价廉物美”的“名牌”电动车,而这样的电动车,价格却只是专卖店里的一半,如此的“低价名牌”产品,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有着不小的诱惑,可是,当因为这种“名牌”电动车的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上演的时候,谁会为这些受害者买单呢?近日,新沂市公安局根据群众举报深入调查,最终确定一制造、贩售假冒名牌电动车窝点,并深挖出一条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电动车的产业线。

农家小院

出产“名牌”电动车

4月30日,新沂市公安局双塘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北沟镇南沟村有制售假冒名牌电动车窝点。警方立即联合工商部门进行调查,南沟村有近千口人家,加上其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村中与外界交往较少,对于民警的走访,老百姓们一开始并不理解,背地里给办案民警增加了不少障碍。但是面对这一情况,民警不畏艰难,积极转换思路,通过深入摸排,以及与村中的党员干部座谈,一段时间下来,还真有了不小的收获。

侦查民警综合各方的相关信息,将目标锁定在南沟村四组村民张某某身上。经过两个月外松内紧的布控守候,办案人员发现张某家中经常有陌生人出入,并且大多骑着崭新的、不同品牌的电动自行车离开。同时,侦查民警从走访群众中得知,这种情形已经出现多次,许多证据表明:这一农家院落里有人制造或者销售假冒伪劣的品牌电动自行车。

制假窝点实行流水化作业

案件已经逐渐明朗化,取证则成为侦查民警的首要工作。但平时,张家大门紧闭,院子围墙足有两米高,还有两条大狼狗看守在大门两侧,一见有人便发声狂吠,这种情形别说是近距离观察了,就是靠近也很容易引起怀疑。侦查民警经过讨论,乔装打扮,打入张家内部,如果时机成熟,就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6月29日,几名侦查民警扮成买家敲开了张家大门,虽然已经大致知道了张某的违法行为,但依然被眼前的场景“镇”住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两轮、三轮电动车,流水作业的安装工,五花八门的商标……这个被高墙阻隔的农家院落别有洞天,操作工熟练地将各种零件组装成一辆崭新的电动车,并顺手将各种“名牌”商标往车身上贴,一堆零碎的部件瞬间变成了一辆锃亮的“名牌”电动车。

看着没有商标的电动车成品,侦查人员像买主一样和嫌疑人张某进行了一番交流。看到嫌疑人没有怀疑,便衣民警便顺势提出要挑挑牌子,张某引着民警来到西屋,各种名牌电动车的商标堆了一地,有的工人正在组装,有的工人正在张贴商标,墙角则堆放着几个装满商标的箱子。

“你这些车子比别家便宜,质量不会有问题吧?”民警又对车子的来历和质量提出质疑。张某回答说,“这四邻八乡的好多商店都在我这提车,要是质量不好,我还能做下去吗?咱做的就是回头客生意。至于车子,都是托熟人弄来的,价格确保实惠!你放心好了。”

一网打尽制假产业线

收网的时机已经成熟,侦查民警已基本掌握了张某的违法犯罪事实,于是向院外配合的同事发出信号,亮明身份后,里应外合将张某及在场的所有嫌疑人员控制,并查扣了院内的50多辆电动车及各式商标1000余张。

经审问,张某交代,自2010年10月份以来,其伙同本家兄弟张某某销售各种假冒名牌电动车一百三十多辆,销售金额达三十多万元。

顺着张某这条线索,警方又牵出了给张某提供半成品货源的一条“大鱼”。张某销售的电动车大都是从山东郯城购买,办案民警紧接着兵分两路,一路固守阵地,继续深入挖掘张某同伙的违法犯罪事实,追击批发销售假冒电动自行车的零售商贩,追回赃物,尽量减少群众受害;另一路驱车北上,赶往山东郯城,经过昼夜奋战,将货源地范围缩小到郯城县某学校附近,之后在郯城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在一电动车销售门店里抓获了张某的货源提供者王某,并缴获大量尚未销售的假冒品牌电动自行车成品、半成品。

目前,所有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被警方抓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