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后,恰逢各大高校“选课季”,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悄悄在微博走红,被誉为“神级选修课”。有声音质疑:这是高校赢取关注度的炒作和营销手段。不过专家则点评,如此“潮课”的另类走红提醒我们,当前灌输式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开课动机
让遗传学不那么枯燥
这门课是中山大学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公选课,要求学生“对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感兴趣”。有网友将课程信息截图并惊叹:“谁能告诉我这门课是认真的么?!”
记者从开课老师陈秀琴处获知,这门课还真是“认真的”。36个学时,占2个学分。课堂容量100人,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近200人选择了此课。陈秀琴自称是个“哈迷”,说起开课的原因,她说:“国外有不少科学家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来研究医学、生物学,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学术研究,却用调侃、轻松的方式表述出来,很有意思。”
一本魔幻小说和一门精细的医学怎么样联系在一起呢?陈老师解释,“哈利与伏地魔,他们都是斯莱特林的后裔,生活环境也很相似,为什么性格截然相反?遗传学里经常会强调母亲妊娠期间的心态和环境对小孩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个在母爱中出生,另一个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心中充满仇恨。”对于自己的动机,她认为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以及结合书和电影里的故事,能让遗传学不那么枯燥,学生也很容易记住知识点。
陈秀琴表示,自己对于伏地魔性情的改变,以及其中一些魔法植物的遗传特征,都会结合着遗传学知识来讲。
学生选课
冷门知识看起来很亲民
一位正在中山大学教育学院读博士二年级的同学表示,现在他们也可以选课,他昨日上午刚好看到了这个消息,他告诉记者“对这课很感兴趣,我想选。”他认为这课针对了一种类型的学生,而且老师能将《哈利·波特》和遗传学结合起来很有创意。
这位同学是学习教育学的,为什么会选修遗传学,他表示,“如果是一门‘临床医学’就肯定不会选了,但这个老师将相差很远的学科联系起来,冷门的知识看起来很亲民。”他还说,现在很多同学选选修课都是避重就轻,哪科好过就选哪科,这样创意的课程恰恰是把严肃的课程变得“有用”和“亲切”,不过他表示自己选择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是个“哈迷”。
学者反思
“灌输式”教育亟待更改
其实,这样的“潮课”在国内高校并不是首创。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三国杀攻略教程》,广东金融学院开设《爱情心理学》,教同学们怎么谈恋爱;中国政法大学根据当红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开设《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面对这样的新生事物,不该立马否定,也不该不加甄别。
在“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风气弥漫国内各大高校之时,“潮课”风吹来,有学生大叹过瘾,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出闹剧是瞎折腾,与此同时,专家学者们也开始了反思。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对此回应说“很正常”。他提出,现在国内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太多,导致“千校一面”,而“潮课”的出现对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课程不在于潮不潮,关键是这门课的内容和教授形式能否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否让学生参与进去。“当今国内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多停留在陈旧的灌输式教育上,这对学生完全没吸引力,能不能像讲故事一样讲课、传授知识,能不能让学生激烈地参与讨论,能不能改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交互式、探讨式教育?这才是我们当下课程建设的关键!”
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