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孙涛
近日,备受关注的画家范曾状告收藏家郭庆祥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决书称评论应把握善意原则,评论者不可借评论之名,贬损、侮辱作者人格,郭庆祥发表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并未主要围绕作品和其创作方式,从文艺评论专业的角度展开论述,而是转为对作者人格的褒贬。文中使用的“逞能”、“炫才露己”、“虚伪”等贬损他人人格的语言,已超出评论的合理限度,故判令郭庆祥向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
1月5日,郭庆祥在北京举行了有近百家媒体参加的见面会,对终审判决书提出诸多质疑,称绝不道歉。郭庆祥坚持认为公众人物理应受到公众的监督,包括行为规范和人品道德;而且笔墨官司应该用笔墨来解决,“法律无权对我的艺术观点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决”。
真不知道哪位先生发明了“德艺双馨”这么个词,一下似乎成了评价公众人物必不可少的标杆,而窃以为“公众人物”不是“公物”,不需要人人爱护,同样,人家也没义务给你做道德模范,大家还是多关注他们的作品,而不是做人。这让我想起明代有名的奸相严嵩,严嵩的字写得也非常好,有个故事说,严嵩曾经为一个举人考场题过一块“志忠堂”的匾,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看到后直皱眉,下令把匾摘下来,理由是“严嵩是个奸臣,不能挂他的匾”。摘匾容易,可考场总不能光秃秃的没牌子,于是乾隆亲自动手写了一块让人挂上去,可他盯着匾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总觉得不如严嵩那块好,最后叹息着说:“人奸,字不奸。”让人又把原来的匾重新挂回去。
说到严嵩,又扯出来位宋代奸臣,宋徽宗在位期间“六贼”之一的童贯。1月2日,广东中翰清花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清花岁月”跨年拍卖会上,备受关注的宋徽宗赵佶的《瘦金千字文》册页一字千金,最终拍出了1.4亿元天价。据介绍,这套书法是宋徽宗在1104年所作,并赐给童贯,落款为“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
1104年初春,童贯率军灭吐蕃宗喀国,徽宗为表彰其功绩,书此“千字文”以赐。其后靖康之耻,徽钦二宗被掳异国,北宋亡国,大量宫廷珍宝散落民间,这册“千字文”也不知所踪。它再次出现的时候是在清朝,为乾隆皇帝收藏,乾隆在其上留下了“八徵耄念之宝”珍赏印。其后这册“千字文”自宫廷流出,先后经吴湖帆、徐邦达、郭沫若等人之手,皆留有印迹。
“清花岁月”拍卖会后,竞拍者宋先生表示,1.4亿拍下这件作品,“非常值得”。不过,上海博物馆专家给他加了两个字,认为此册页“非常值得怀疑”,因为只有他们馆里才收藏有宋徽宗《千字文》唯一真迹,“从未听说过有两件”。拍卖方自然拼命证明此乃真迹,这事一般人自然说不清,不过一件东西卖到过亿元,假的一般也就是真的了。
宋徽宗书法初学唐薛稷、薛曜兄弟,后又学习黄庭坚,他信奉“书贵瘦硬”的古训,用笔源于薛氏兄弟,结体笔势则取法于黄庭坚,并糅入工笔院体画的勾线功夫,最终创造出秀美清丽、独步天下的“瘦金体”。咱们现在美术字体中使用最普遍的“仿宋体”,据说即是模仿宋徽宗的“瘦金体”神韵而创。
宋徽宗不但本人是书画大家,还主持编纂了《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还有件事许多人不知道,据说中国画“诗书画合一”的源头,也在宋徽宗这里。
中国画一向讲究以意境取胜,宋朝以后,文人画在画坛一枝独秀,占据了主要位置,更推动了题画诗的发展,诗画交融者方为上上品。元人杨维桢认为实际上这二者本来就是相通的,他在《元声诗意序》中说:“盖诗得心声,画者心画,二者同体也。纳山川草木之秀描写于有声者,非画乎?览山川草木之秀叙述于无声者,非诗乎?故能诗者必画,而能画者多知诗,由其道无二致也。”
现代画家黄宾虹亦言:“中国画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诗书画合一不朽也;三、能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不朽也。”宋徽宗书画兼绝,他画过一幅花鸟画《腊梅山禽图》,其上用他那名扬天下的“瘦金体”书法题了一首五言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宋徽宗这首五言绝句虽没太大名气,却是中国最早的题画诗之一。宋朝时,画面题诗还不多见,到了元朝以后才普遍流行,钱杜《松壶画忆》中说:“元人工书,虽侵画位,弥觉其隽雅。”从元代开始,题画诗已成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们在构图时就将之考虑在内,明朝的徐渭、唐伯虎,清朝的郑板桥、八大山人,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等等都是此中高手。
有人质疑宋徽宗,还有人打韩寒的假,近日一位叫“麦田”的网友发文称,韩寒的文章都是由万榕书业创始人路金波代笔,韩寒是由路包装出来的产物。而路金波表示,这名网友的质疑完全是空穴来风。这话我信,路金波要是真能包装出个“韩寒”,那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