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进跨越发展建设一流园区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张赴宁

2012年,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也是推进新一轮发展的关键之年。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集中精力做好今年工作,对开发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具有非凡意义。市委书记曹新平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继续举全市之力支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重点加快高铁生态商务区一、二期建设。这一战略决策更加坚定了我们奋发进取、共创大业的方向和信念,更加增强了我们进位争先、服务全市的责任和使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推进跨越发展,建设一流园区,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为总要求,以“三年经济总量倍增、五年建成一流国家级开发区”为总目标,牢牢扭住“三重一大”的龙头地位和“一区两带”的核心架构,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开阔的视野,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加快基础建设,着力破解要素制约,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建设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更大攀升,真正当好全市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徐州的宏伟实践中打头阵、挑重担,继续巩固发展领冠淮海经济区(园区)的规模优势和环境优势,为建设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项目立区,全力以赴推进“三重一大”。毫不动摇地把“三重一大”摆在头等位置,集中优质资源和优秀人才,全神贯注落实大型液压挖掘机、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多晶硅扩产扩能等总投资402.7亿元的40项重大产业项目,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铁路专用线、金山桥港口作业区、全区热力管网系统等57项重大城建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城东中学迁建等58项重大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力有序推进总投资71.4亿元的十大开工项目和总投资116.5亿元的十大竣工项目,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始终握紧招商引资生命线,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大引强战略。重点围绕主导产业链做粗拉长和延链补链,突出引进高科技和高端化项目。特别要凝心聚力主攻内资50亿元、外资10亿美元以上的惊天动地大项目,以大项目支撑新的大发展。今年力争引进超亿美元外资项目8个以上。

坚持创新驱动,一着不让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两化融合,扩大自主研发,确保年内开发区本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以上。充分发挥开发区共性技术平台功能,加大政产学研合作,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年内新增创新型企业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不断放大高铁效应,以高铁生态商务区、东陇海产业带和徐贾工业走廊即“一区两带”为主轴,高效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光伏两大支柱产业,提速发展生产性物流、高端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倍增发展低碳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装备制造、新能源光伏和现代服务三个千亿产业板块,推动徐工、中能成为世界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重量级企业集群。今年新增1家超千亿产业和2家销售超100亿企业、2家销售超20亿企业,同时新增一家上市企业。

坚持基础先行,不遗余力推进载体建设。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拉开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基础框架。着重加大东部片区和北部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的大开发热潮。按照城市东部副中心和高铁新城概念,借鉴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建设经验,突出抓好以中美创新科技示范园、总部经济园和大湖生态研发公园为主的高铁商务区二期工程,科学构筑依托高铁、连通京沪的一流现代科技商务城。

坚持低碳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建设江苏省低碳经济试点园区为引领,牢固树立生态和谐的绿色增长理念,强化节能减排,扩大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土地,确保万元GDP能耗等重要指标顺利完成。加快实施大黄山城市森林公园、珠山商务公园、蟠桃山佛教文化景区等生态文化工程,全面加强山体、道路、小区、企业、学校绿化工作,见缝插绿,增绿添景,让绿色成为开发区鲜明特色、个性名片。

坚持民生优先,矢志不渝推进幸福工程。开发区不仅是企业林立的工业集聚区,更是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开发区将持续加大投入,全面落实民生“五有”要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统筹,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广开渠道扶持群众创业就业,确保失地农民和困难家庭收入稳步增加。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开发区百姓生活得更有自信、更有尊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