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助推徐州全面振兴转型发展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1月4日,市总工会在新城区徐州报业传媒大厦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职工创新“三大工程”实施情况。

市总工会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广泛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凝聚职工创新才智,创造性地实施职工科技创新、职工技能竞赛创新、劳模工作室创新“三大工程”,在职工聚力创新上作出了新探索,取得了新成效。中央、省、市领导先后对我市做法表示肯定。国家和省市级主流媒体也多次对市总工会实施职工创新“三大工程”进行专题报道。

实施“职工科技创新工程”,推动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市总工会精心搭建网上平台,在徐州工会网上创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专栏,从近年来全市职工取得的2000余项成果中重点选取200余项集中上网宣传发布推介,打造工会统一的宣传推介服务平台。去年12月21日,市总工会联合市有关单位在全国地级市层面首次创办了徐州市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博览会,即“徐工杯”——徐州市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博览会,集中展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博览会上33个展厅共展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7487项,其中实现生产转化3337项;组织31项职工科技创新成果现场集中签约,将创造经济效益3亿多元,实现更多的职工科技成果向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据统计,5年多来全市职工取得创新成果2万余项,创造各类“五小”成果10万余项,取得国家级获奖项目300多项、省级获奖项目1300多项,产生经济效益160多亿元。

此外,市总工会深入开展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等评选活动,我市1项成果获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极大地提升了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科技创新的热情和活力。市总工会全力推动职工创新成果在本单位、本企业、本行业的运用,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掀起新一轮职工科技创新热情。例如,徐工集团去年120项职工创新成果实现转化,产生经济效益8396.48万元;徐州供电公司有11项实现转化,产生经济效益500余万元;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关于自行生产清管器皮碗的建议》为公司节约成本48万余元、成本降低45%;各县(市)区工会推动转化项目240余项也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实施“职工技能竞赛创新工程”,职工创新技能素质普遍提升。近年来,职工技能竞赛创新工程在全市各县(市)区、各行业、各单位此起彼伏,掀起热潮,职工创新热情高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职工技能创新竞赛被纳入市委市政府“赢在徐州”双创工作全局,作为重要赛事部署推进。去年“五一”前,首次由市委市政府在市重点工程地铁施工现场,举办“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暨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市总工会与市“双创”大赛办、市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等共同制订方案、合力组织实施,聚集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信息优势和政策优势,使参赛职工能够优先享受更多的激励政策。

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市总工会创办淮海经济区区域性职工技能竞赛,举办首届淮海经济区金融、餐饮两大行业职工技能竞赛,其中,首届淮海经济区金融行业职工技能竞赛吸引到了4省20个城市参加,餐饮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共吸引到4省13个城市参加,增强了竞赛影响力和覆盖面,为工会服务振兴转型提供了更多空间、更高平台、更强支撑。

实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工程”,劳模创新团队集聚创新作用充分发挥。我市推进全国首创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提档升级,充分发挥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团队创新、集聚创新和示范引领作用。全国首创“劳模创新沙龙”活动,去年举办6场,分别组织制造、电力、采掘、教育、通信等行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研讨、交流、攻关、协作活动,实现了跨行业、跨企业、跨岗位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提升创新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得到了企业、职工的高度评价和欢迎,受到全国总工会领导的充分肯定。据统计,5年多来,全市新建劳模创新工作室58个,命名市以上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36个,带领职工创新成果1.5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30多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