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实干闯新路苏北勇争先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2017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新沂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徐州市委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2017年工作,科学谋划未来三年发展,研究部署2018年工作。动员新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向、砥砺前行,实干闯新路、苏北勇争先,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小康“新沂样板”。

把握新常态,彰显新作为

2017年,新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关键求突破,干在先走在前,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优生态、强党建等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综合实力不断攀升。2017年,全市实现GDP628亿元(预计,下同),增长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2亿元,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7亿元,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完成391亿元,增长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12.5%。新沂在全国“百强县”位次升至63位。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工业经济量质提升,重大产业项目取得突破,医疗装备产业园、德国DAW特种涂料、东联防水新材料等一批超10亿元的龙头型项目先后落地。必康新医药部分车间建成投产,东方雨虹扩建、华信智能卡基材等一批重大项目达产达效,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260亿元、销售收入2215亿元、利税285亿元,分别增长18%、17%、17%,首次入围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建成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5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现代农业扩面增效,高标准农田占比位居徐州第一,切花菊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位居全国县级之首。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公路港物流园获批省重点物流基地,快递物流园进出港件突破6500万件,位居徐州县(市)区首位。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年内接待游客2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3亿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商交易额达174.7亿元,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绩效考核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健全,银行业机构达到15家,华信新材料成功上市,交投、城投、开发区和恒盛化工共发债54.9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初步形成。

城乡环境持续提升。131项城建重点工程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徐连客专全面开工建设,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居环境有效改善,钟吾公园建成开园,10公里“城市水环”基本贯通,完成棚户区改造55.96万平方米,完成征迁136万平方米,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63”专项行动成效明显,23家化工企业关停到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成功获批基层政务规范化标准化试点、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放管服”力度持续加大,深入开展“3550”改革,“不见面”审批(服务)率达98%。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改革红利逐渐释放。双向开放势头强劲,新沂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完成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5亿美元,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40亿元人民币,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富民惠民取得实效。群众收入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221元、15877元,增长9.2%、9.3%;精准扶贫扎实推进,2.2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9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目标。惠民实事成效明显,七大类3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有序推进,科技馆开馆运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展顺利,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考二本上线率连续三年蝉联徐州各县(市)区榜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常态化推进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稳定“四项督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从严治党全面加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为契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创新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3456”工程,积极开展“村书记论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扎实推进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建设,召开全市巡察整改工作动员会,推动三大类22个问题集中整改,巡察监督“利剑”作用更加彰显。

立足新时代,勇攀新高度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新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苏北领先”为目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打造新时代全面小康“新沂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聚力创新驱动,让产业发展根基强起来。增强科技创新“浓度”。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充分发挥1000万元科技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作用。建强创新载体平台,启动开发区30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园和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大力实施“钟吾英才”计划。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在30亿元重大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紧扣产业链图谱,开展精准招商。抓紧抓牢75个重大产业项目,确保有一批新项目投产达效。提升产业发展“高度”。突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发展导向,加快推进医药健康、先进材料、冶金装备、绿色化工四大百亿级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在全省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淮海经济区重要物流枢纽。做精生态旅游业,从供给端发力,开发建设一批个性化、特色化、体验化旅游新业态。加强企业上市挂牌梯队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提升城市功能,让秀美新沂形象靓起来。精心塑造城市特质,推动城市“东进南扩、纳山入城”,规划实施塔山湿地公园和“城南综合立交”重点工程。全力破解城市发展“痛点”,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疏解城市交通“堵点”,提高通达性。抢抓棚改机遇“节点”,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城市建筑“亮点”,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做美城市生态“景点”,精心建设10公里“城市水环”及泛水环。

聚焦强村富民,让乡村振兴步伐快起来。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培育发展有机稻麦、优质粮油、绿色果蔬、花卉苗木、健康养殖五大领域特色农产品,加快建成全省有影响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加快推进“三园一体”建设。精心规划建设42公里休闲农业带,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大双创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焦精准扶贫,确保全年实现2.2万低收入人口和9个经济薄弱村脱贫目标。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全面启动农村新型集中居住区建设,打造一批“小山村、小渔村、花木村”,留住浓浓的“乡愁”。

扩大改革开放,让加快发展要素活起来。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财税体制和土地、金融、科技、投融资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推进“不见面”审批。统筹抓好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大力拓展“双向开放”空间。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徐连客专、新沂高铁南站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徐连运河规划建设,全面提升“通江达海”能力。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鼓励和支持花厅、利民、华信、斯尔克等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重点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临港物流园水运口岸建设,着力构建优势开放平台支撑体系。

优化环境质量,让绿色生态底色美起来。突出重点“调”,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由重转轻、由旧转新、由低转高”。突出重点“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各类专项督查,全面落实“河长制”,坚决打赢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化工园区生态化改造。同时,积极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四河一湖”区域生态走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坚持共建共享,让惠民利民福祉多起来。要办好民生实事暖民心。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新沂发布”微信微博等渠道,听民情、知民意,解民惑、化民怨。扎实推进七大类3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着力解决城市供气供暖、城乡供水一体化、农贸市场短缺等问题。提升公共服务解民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奥体中心、凤凰文化广场等一批文体场馆建设,发展惠及百姓的文化体育事业。

坚持学懂弄通做实,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认真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全力推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为“苏北领先”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