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新一届县委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沛县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沛县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沛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全局,围绕“三地一新”主攻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县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改革创新持续发力,城乡面貌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从严治党持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在第十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跃居第46位、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列第33位。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
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
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2017年,沛县把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学懂”,迅速传达学习。第一时间把十九大精神传达到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凝聚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突出“弄通”,强化宣讲宣传。组织专题宣讲报告会630余场,结合党员干部轮训和农村党员冬训专题培训1000余人次,让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突出“做实”,推动知行合一。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十九大精神谋划、排定明年工作,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坚持“工业兴县、产业强县”不动摇,通过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强势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措施,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46亿元、同口径增长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1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亿元、增长12.3%。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招商引资实现逆势上扬,项目建设呈现“虹吸效应”。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探索形成单月签约、双月开工、季度观摩点评“123”工作法,项目数量、体量、质量显著提高。农业结构调优转好。现代服务业竞相突破。物流板块亮点突出,跨境电商快速崛起。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致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育优势,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
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工业经济上台阶”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城市发展”两轮“一地一策”牵引性改革压茬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办件合规率省市第一,政务中心被列为全省标准化试点。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4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1.9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坚持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着力构建“一区多园三中心”布局,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稳步推进,全县“1+2+8”平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人才引进拓展提升。创新开展“铝加工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专场”“中科院专家行”等引才活动。14名高层次人才获批省双创项目。
坚持把民主法治作为重要抓手
治理能力稳步提高
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能,使监督、决定和人事任免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支持政协依照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完善专题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工作机制,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全面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档案、关工委、科协、残联、文联、红十字会以及各垂直管理部门工作,全县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
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有力,实现“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推进,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32大类、6212项问题彻底治理。非遗文化保护力度加大,“沛县荷叶落子”影音资料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数字化数据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振兴成效显著,湖西农场生态休闲观光园等6个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执政追求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统筹推进增加收入、夯实保障、优化服务等总投资15亿元的78件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富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80元和17245元,分别增长8.9%和9.2%。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推进教育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沛县模式”获省创新奖。扶贫脱贫精准到位。总投资2970万元的36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2.1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持续深化大排查大整治,省市反馈意见涉及沛县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大走访”活动持续深化,创新开展“深化大走访聚力助三夏”“大走访大宣讲”等活动,形成“大走访+”综合效应。
坚持把生态优先作为重要遵循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积极探索“生态+特色”城乡生态协调发展路径。
城乡布局不断优化。《沛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通过市政府批复,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美丽镇村亮点纷呈。生态环境持续优良。县镇村三级河长制度全面建立,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碰真动硬推进“263”专项行动,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秸秆禁烧先进县。
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障
管党治党水平全面加强
围绕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建设目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开展优秀党课下基层、“党旗在飘扬”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教育引导全县党员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党风廉政建设成果卓著,举办“莲动沛县”活动,驰而不息纠“四风”。稳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巡察派驻“两个全覆盖”。“打虎拍蝇”力度不减、节奏不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
2018年,沛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三地一新”的新实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突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奋力开创“强富美高”沛县建设新局面。
致力在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上攻坚突破、走在前列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沛县将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质量第一,强化创新引领,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形成质量更优、效率更高、创新更强、体制更活,具有鲜明沛县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致力在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上攻坚突破、走在前列
加快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内涵实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力,使群众生活得更加便捷、舒适、有品质。
致力在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上攻坚突破、走在前列
坚定文化自信,统筹推进文明创建和文化惠民,更好地塑造城市形象、涵养城市文明,提升沛县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创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致力在深化改革创新上攻坚突破、走在前列
全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聚力攻坚重大改革试点,充分释放出沛县创新、创业和制度活力。以“一地一策”牵引性改革为突破口,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激发多种市场主体活力作为主要任务,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全力推进一批积蓄动能最有效、带动全局最明显的重大改革举措,不断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致力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攻坚突破、走在前列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发挥大数据在保持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以总投资27.8亿元的115项民生实事工程为抓手,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打造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让全县人民不断感受到生活有新变化。
致力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攻坚突破、走在前列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突出绿色惠民,引领绿色增长,培育生态文化,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创造和分享更多“绿色福利”,努力把沛县建设成为碧水长流、鲜花常开、空气常新的清新城市,让良好生态成为发展的“绿色动力”和城市的靓丽名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