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经济名片,声名远赫。与经济实力相同的是,这里的文化同样有着无限荣光的“血统”:在这里,烹饪鼻祖彭祖摆下了鲜香的“彭祖宴”;在这里,儒家圣人孔子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慨叹……
5000年的历史,铸就了铜山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文化与资源禀赋,成就铜山文化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这些优势正在逐渐放大,在文化强区的道路上,铜山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深挖历史
擦亮文化产业新名片
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铜山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铜山人开始谋划着一张宏伟蓝图。该区与国内一流的文化发展规划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签订规划编制协议,通过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积极配合专家学者做好规划、调研、论证工作。目前,《徐州市铜山区文化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初稿已完成。
“彭祖故里、养生之源、创新新城、绿色铜山”这十六个字就是铜山文化的形象定位。
铜山古称大彭氏国,是彭祖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彭姓的发源地。彭祖不但长寿,而且还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从理论与实践上树立了养生长寿的楷模。
为挖掘彭祖养生文化,做强养生产业支撑,该区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汉王的山水生态优势,计划投资5亿元在汉王镇建成一个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招商引资、铺陈项目,力争打造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养生基地,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规划编制阶段。
楚王山汉墓群地处铜山区大彭镇境内,是西汉楚国第一代楚王刘交及其家族的陵园。1996年,楚王山汉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徐州最后一个没有开发的国家级“文物”。
为合理开发和综合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该区于去年启动了“楚王山汉墓群遗址公园”建设,编制了楚王山整体开发性规划,实施了“一增一减”项目,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目前,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已基本拆除,绿化造林801.9亩,共栽植常绿树种、彩叶树种33701株,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3300亩的总绿化面积目标。
按照形象定位和打造“徐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龙头地区”的目标定位,铜山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变得切实而明晰,即建设全国养生文化中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苏北创意经济发展实验区和徐州市文化产业桥头堡。
根据规划,铜山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块:以汉王镇、大彭镇为中心的产业核心组团、以吕梁山风景区为中心的山水文化组团和以微山湖、利国镇为中心的生态休闲组团,最终形成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三足鼎立,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
产业布局
放大资源区位优势
“纳帕溪谷—汉王生态园”坐落于汉王镇三华山的苍山翠谷之中。驱车行驶在纳帕溪谷蜿蜒曲折的小路上,绿树红花、青山远黛、水榭亭台相得益彰。园区内生态景观绚丽恢弘,天然沟渠、跌水、瀑布等景观与自然成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果树立体栽培园、观赏树种驯化基地等,让人在风景秀丽的山谷里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慢慢将心境沉淀。
据介绍,“纳帕溪谷—汉王生态园”项目利用多变的山坡地形和山谷等,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形成了以生态功能为主,兼具休闲观光、文化娱乐、旅游度假、体育运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实现了可游、可赏、可摘、可居的复合式文化旅游方式。这处集中西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园,已成为徐州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的一大亮点,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绝佳去处。
“廿里丁塘路,崎岖试一行。疏林空落叶,虚谷剩虫鸣。寺古僧楼冷,风来水作声。临流聊枕石,闲看野云平。”三百多年前,清代诗人吴蔼释读的汉王,空寂、清幽又略显落寞。
如今,拥有“月亮湾”、“纳帕溪谷”等生态园区,顶着“生态文明之乡”、“汉文化之乡”、“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等一连串闪光荣誉的汉王,“临流聊枕石,闲看野云平”的意境还在,空寂却已难寻。
近年来,汉王将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拳头,打造出独具汉王特色的绿色生态“王牌”,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引力。目前,民营农业生态园建成或在谈在建的有10多个,注入资金达10亿元。
而汉王仅是铜山区以“生态+文化”方式打造旅游胜地的一个缩影。目前,铜山已打造1个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全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省推荐村、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已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1个。
环绕古城徐州的区位优势,是铜山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铜山把“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作为建设省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十大战略”之一,确定了“一带串三心、银珠满玉盘”的发展格局,每年拨付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产业发展。如今,全区已建成久久农业科技园、刘集优质果品基地、柳新“开心农场”等一批“农”字头休闲观光示范基地150余个,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近18亿元。国家旅游局公示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名单,铜山区成为我市唯一上榜者。
“丘壑无奇山自好,青山绿水任逍遥”。绵延起伏的700余座山头、星罗棋布的近百处湖泊孕育了铜山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和人文景观。
近两年,铜山围绕打造“环抱徐州主城区的花园城区”目标,根据吕梁山风景区境内山水生态良好,文化底蕴浓厚的特点,按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延伸山水城市魅力的功能定位,投入10多亿元,初步建成一带(沿故黄河风光带)、三区(天凤湖生态区、吕梁湖生态区、圣人窝生态区)、十景(十个自然、文化景点)的景区布。
2013年吕梁风景区年度投资额达11.04亿元,目前计划进度已全面完成。生态绿化、悬水湖景区建设、倪园村环境整治、环湖路、会所、商务酒店、景区大坝、商业街、奇石市场已完成。吕国风情小镇、慈善庄园等正在积极实施中,景区建设得到省委书记罗志军、市委书记曹新平的充分肯定。
利用微山湖资源,依照“滨湖城市”的目标定位,铜山投入2个多亿,以环湖大道、楼山岛片区、金色沙滩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把铜山微山湖岸打造成集钢铁文化、苏轼文化、湖泊文化为一体的美丽滨湖风景区。
项目推进
打造文化发展之翼
第九届深圳文博会,铜山对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楚王山汉墓群遗址公园、微山湖金沙滩度假村二期等项目进行了招商推介,推介会上高朋满座,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饭店管理公司、万象集团等重点客商纷纷参会。会上,铜山区委、区政府与中国饭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两亿元的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项目签约。
除了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铜山上半年签约和再谈文化产业项目达30多个。卓美彩印数字印刷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数字印刷、欲信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日光能温泉、欲信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澳森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的农业婚纱摄影外景基地等项目成功签约,北京光线传媒科技产业园、高新区视觉工业创新产业园、汉王汽车影院、微山湖水上乐园等三十余个项目在谈。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队伍建设、人才培训加紧推进。组织全区21个镇(场)的宣传委员和相关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在北京清华大学参加文化产业研修班。邀请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刘玉珠司长、中国传媒大学范周院长及清华、北大教授授课,大大提高了人员素质。
区委、区政府还从战略高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出台《铜山区文化产业扶持奖励办法》,专门拿出500万元用于引导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
为促进项目建设又好又快,铜山对列入市文化产业项目计划表的十一个项目,实施高频率调度制度,即周调度、月巡查、季督察、半年观摩推进,不定期走访等。同时实施梯次档案跟踪制度,项目梯次档案按新建、续建、推进三类项目进行跟踪建档。仅上半年就组织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5次,宣传部长带队督察项目进展10余次。通过深入项目单位走访、现场办公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全区项目尽快落户和开工建设。
2013年,铜山文化产业交出了漂亮成绩单:总投资26亿元的燕山文化旅游景区,2013年计划投资1.8亿元,目前投资额已达3亿元;总投资5100万元的喻继高艺术馆一期全部完成,将在近期开馆;总投资8000万元的吕梁画家村,规划设计完成并即将动工。同时,楚王山汉墓群遗址公园、润鼎玫瑰园生产基地、东坡石艺园、邻里文化创意产业园、润泽苗木等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另外,一个位于美丽的大学路边、占地300亩,集院线、动漫、图书馆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综合体——铜山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运筹中……
2014年,铜山文化产业将迎来爆发期:徐州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月亮湾旅游文化度假区、苏轼文化名镇、彭城欢乐世界等项目加速推进;北洞山汉文化景区建设项目、汉王拔剑泉主题公园、苏北农耕文化生态园、天鹅湖湿地生态庄园、徐州国际鲜花港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超57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