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徐工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在887家国家认定各类企业技术中心评比中,综合水平跃居第35位,并且继续稳居工程机械首位,铸造了领跑行业的强大软实力。像这样规模不等的研发中心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遍地开花,它们无疑成为了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开发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据统计,1至10月份,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度增至55%以上。
狠抓转型升级
产业变轻变高
优质产业是经济园区生存壮大的根基,转型升级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担负着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历史重任。近几年来,在“推进新一轮跨越发展、建设国家级一流园区”的实践进程中,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持续、更加健康的发展要求,牢牢抓住转型升级这个关键,坚持不懈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拓展;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人才兴区。尤其注重形成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多元互动的产业发展集成优势,把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生长紧密集合起来,由“开发区制造”向“开发区创造”延伸,全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目前,按照“3+7”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区优化形成了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五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产能过度集中状况日趋改善,产业结构正在变轻变高。亿元以上企业增至60家,在此投资发展的世界500强扩至11家。
巩固行业龙头
培育竞争强势
龙头昂得越高就越具有行业话语权、越握有市场主导力,也就越具有引领发展和抗击风险的定力。近两年来,面对深刻变化的经济形势,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以重点企业或企业集群为纽带,培育巩固了工程机械、光伏光电、医药医械等一批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实力的龙头型、旗舰型制造基地。特别是以徐工、卡特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和以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等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两大主导产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整体优势不降反升,不仅坐国内头把交椅,而且具有世界影响,地位举足轻重,这在全国开发区亦不多见。
今年以来,全区工程机械9类主机国内市场份额持续第一,徐工各项指标继续领跑全国,卡特(徐州)液压挖掘机连续10月国内市场独占鳌头,预计全年销售可超60亿元,增长65.3%;多晶硅销售增长30%,产量占全国80%,中能硅业全年营销可超50亿元;硅片产量占全球五分之一,协鑫硅材料全年营销超过预期,可达70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开发区120余款工业产品在全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取头筹。
加大研创力度
强化核心支撑
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动力活力,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提档提质中迸发了强大的正能量。近两年来,开发区以“两化”融合为先导、高端发展为主导,有效控减低端产能,全力向高适应性、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市场率攀登,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开发投入超50亿元,率先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校企联盟“两个全覆盖”。
粗略统计,开发区近年来已先后引进研发新技术1860项、新产品670个,新增授权专利2650件,建成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等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63家,新建校企联盟79家,新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总量达到72家,占全市总量的40%,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270个,总量达到479个。陆续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480人,其中海外人才460人,高端人才总量突破6800人,建立了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侨办海外人才中国创业示范基地等。
科技创新使大批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顺利实现了高新化、高端化改造。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许多企业没增用地、没增厂房却增加了市场应用和产出效益,外看变化不大,内察已更上层楼。近两年全区累计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总量的37%,投产后带来新增销售300亿元;累计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占全市总量的43.2%,实现新增销售122亿元。中能硅业在引进国际高端技术与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经过创新优化和集成再造,打造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CL法新型工艺,实现了多晶硅生产的全循环“绿色”制造。先后自主研发获批氯氢化装置等60多项国家专利,目前多晶硅能耗、成本、环保、光转等均达世界最领先水平。正在进行的5.4万吨硅烷法技改项目,完成后可使多晶硅每公斤电耗降至27度左右,生产成本每公斤降到10美元左右,节能50%以上,将进一步推动绿色能源走入百姓生活。协鑫硅材料“鑫多晶S3”硅片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后,光电转换提高0.4%,效率分布集中度提高15%以上,以质优价廉赢得国内外市场,成为扭亏为盈的“金宝宝”。
徐工集团新一代电控变速箱项目研成后可形成自主品牌的机械传动系统,彻底改变依赖进口局面,技术成果转化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8亿元。燃控科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5所高校成立“燃烧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先后建成水煤浆燃烧、油气燃烧、高效节能工业加热等国内最大的燃烧实验室,一批最新科研成果的价值空间可达数百亿元。万邦医药用心承诺健康,万苏平、心先安等“三降”主打产品国内销量第一,复方芦荟胶囊、消渴康颗粒等新研制6种药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前3名,全年预计销售增长30%。
发展总部经济
实现集成效益
近两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制造基地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拓展区域市场和集散中心,实现大制造带动大营销、大营销促进大制造的互依共赢。目前,全区先后引进发展各类地区总部经济项目50多个,涉及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生物制药、特色食品、医疗电子、建材、煤炭等诸多行业,有的与重点企业一体运营,如万邦区域营销中心、青啤区域营销中心等;有的独立营建,如华东煤炭大市场、信和医疗器械大市场、欧蓓莎国际商城、银地农机汽车城等。目前,华东煤炭大市场已集聚客户120余家,今年实现销售预计可超百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