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构建“互联互通”大供气体系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陆铭 通讯员 刘军)6月底,港华集团自筹资金近8亿元投资建设的近300公里天然气高压互联互通管线将具备通气能力,标志着徐州港华让我市天然气保供“底气”越来越足。

徐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与徐州市燃气有限公司于2004年合资组建的以经营城市燃气项目为主的企业,经过17年发展,已从最初12万户居民户和75家工商业户,发展成为承担经营辖区范围内70余万户居民户和5500多家工商业户的天然气供应,以及拥有近1600公里地下燃气管网、年供气量超过4.1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规模超过300万立方米的较大型燃气企业。

近年来,徐州港华在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和大力支持下,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力保供气安全稳定。

“2010年9月,徐州港华淘汰人工煤气转供天然气,供气量以平均每年超过20%的速度逐年递增。近年来,用气紧张问题凸显。以2020年为例,‘气荒’在经济复苏需求加上极寒天气采暖需求双增长的形势下再次袭击全国,全年3200亿立方米消费量使全国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限气,燃气保供更是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港华集团副总裁、徐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庆余介绍,面对我市对清洁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事实,徐州港华着眼未来,已累计投入11亿元用于城市燃气设施基础建设,先后建成天然气门站一座、CNG(压缩天然气)母站一座、LNG(液化天然气)备用气源站一座、高中压站二座、高压阀室一座,安全供气和保障能力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

“2018年4月,我们在柳泉镇投资近2亿元建设‘徐州市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基地’,今年5月份已基本完成一期投资建设,具备了300万立方米天然气储备能力。”高庆余介绍,十四五期间,徐州港华将依据市场需求实施扩容扩建,二期已规划1200万立方米储气罐,总体储气能力将达1500万立方米,不仅有力保障我市天然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也将较大程度满足除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供气需求。

除了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基地建设,还有高压管网互联互通建设。

据介绍,目前,徐州仍有铜山、沛县、丰县部分、睢宁未全部拥有管道天然气,这些地区只能采用槽车运送CNG(压缩天然气)或LNG(液化天然气)气源。为加速实现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城镇目标,必须推进徐州地区内天然气管网建设步伐。

2017年,徐州港华联合丰、沛、铜、睢几家港华燃气公司,做了五家公司高压管网互联互通规划并实施;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五家公司互联互通规划上升到了淮海经济区高度;2019年,港华集团把徐州地区高压管网互联互通工作列为集团年度重点工作进行推进;2020年,徐州地区高压管网互联互通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以徐州港华门站及城区高压管网为中心,向西北、西南及东南辐射,与铜山、睢宁、沛县、丰县高压管道相连通的管网一体化格局。

经过努力,港华集团自筹近8亿元资金投资建设的从睢宁—铜山—市区—丰县—沛县的近300公里天然气高压互联互通管线将于本月底具备通气能力。

不仅高压管网要互联互通,高压管网和应急储备基地也要互联互通,真正形成“徐州地区”天然气高压管网“互联互通、互通互保”的大供气体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即将通气的天然气高压管线与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基地互联互通,2021年,徐州港华投资8000万元建设连通管线。连通管线建成后将极大提高供气保障能力,不仅惠及徐州市区、周边区县及沿途乡镇用气,提高天然气在我市一次能源消费里的使用比例,还将极大提高供气稳定性,因为它有了1500万方天然气应急储备的“大后方”,所以无论冬季遇到何种供气紧张情况,徐州市民生用气都会得到极大保障。

“对于我们而言,这就是一场提升民生福祉、保障市民安全使用清洁能源的‘淮海战役’,必须坚决打赢,让港华紫荆花在淮海大地完美绽放。”高庆余最后表示,随着各项建设按序时推进、完工和投入使用,我市乃至淮海经济区天然气保供体系新格局将就此形成,徐州天然气保供的“底气”也就会越来越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