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细品精鉴妙处自出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第52期藏宝擂台活动扫描

◎文/本报记者 胡明慧 图/本报记者 刘莹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本报时政文体副刊部与市收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每月一次的藏宝擂台活动,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如今的收藏盛世。每期活动,现场人流如织,藏友带来的宝贝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而在本期的藏宝擂台上,战国的白玉环、《车马出行图》及《亭台楼阁图》汉画像石拓片更堪称收藏珍品。从这些收藏品中,藏友们既可以学到收藏知识,感受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能体味到盛世文化繁荣的独特魅力。

战国白玉环

观沁色,辨年代

藏友彭先生带来了一件白玉环,直径约3厘米,厚度较之普通的白玉环略厚。玉质温润净透,表面闪现柔和的玻璃光。玉环的一面清晰可见分布均匀的浅红色沁。

几位鉴宝专家上手掌眼后,认为这是件战国时期的白玉环,虽为小件,且是素工,但其沁色却绝美,从中可看出数千年的沧桑变化,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的典型器。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多见各式各样的玉器赝品,但无论仿制的工艺水平有多高,像这样浸透于玉质内里,呈云片状均匀分布的沁色却是绝难模仿的。因为这样的沁色是玉器深埋于土里,各种矿物质经年累月沁入内里后逐渐形成的。与造假的赝品相比,自然形成的这种沁色,会因藏友的把玩而越变越红,而赝品的假沁色则会越变越淡。

寿山石雕

看纹路,析冻质

藏友王先生特意带来了最近刚从外地淘得的一件寿山石雕作品。这件寿山石雕雕工极其精细,随石形于石顶部刻亭台楼阁、中部雕苍劲虬曲老树、底部雕渔船观景图。此石雕人物栩栩如生,细部生动入微,渔船上翘首观赏的游人、船行带起的粼粼水波,皆被匠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来,整个石雕充满了雅致的文人逸趣。

不过,在专家们眼中,最美的却不是这精致的雕工,而是深藏于石内状若发丝的萝卜纹。据专家介绍,这件寿山石雕的石质属寿山石中的黄荔枝冻石。这一石种,石性凝结,透明度强,晶莹透彻,肌里中可见萝卜丝纹,有些原石还有黄色皮。而评判荔枝冻石的高下,萝卜丝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一般说来,荔枝冻石肌里有“黑针”点、萝卜丝纹过粗者为下品。藏友带来的这件荔枝冻寿山石雕通体遍布如丝如缕的萝卜丝纹,温润细嫩中彰显着纯净的品质,兼之雕工精湛,堪称石中珍品。

汉画像石拓片

书画合一,令人回味

一位藏友带来了两件汉画像石拓片,一件为《车马出行图》,一件为《亭台楼阁图》。其中《车马出行图》反映的是汉代贵族出行的奢华场景。图中,位于首位的迎宾者手持盾牌,其后五匹汉血宝马拉着坐于轺车之上的数位贵族热闹出游。此外,出游的队伍中还有护卫队,显示出当时贵族生活的骄奢;另一件《亭台楼阁图》则显现的是汉代贵族的生活起居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汉代建筑的大气风格以及贵族喜爱乐舞、崇尚清谈的生活习惯。

据专家介绍,这件《车马出行图》拓片的原石目前被收藏于徐州市博物馆,是极为珍贵的汉代文物,这也使这件拓片的价值倍增。而《亭台楼阁图》除了生动地展现了汉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外,拓片上还有徐州书画大家王冰石先生题写的晏殊词作《诉衷情》。据称,因对这件拓片一见倾心,王冰石先生即兴在这件拓片上题书。苍劲有力的书法与古朴雄浑的画面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紫砂茶叶罐

器型独特,颇具价值

藏友张先生带来的紫砂茶叶罐也博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此罐高约9厘米,罐身呈圆筒状,带盖。盖顶印“大彬”篆书阳文寄托款,盖内为子母口。

据专家介绍,综合砂质、器型、款识等来看,这件紫砂茶叶罐应为清代初期的器物。从砂质看,当时的紫砂远没有现在的紫砂砂质精良,于器身依稀可见“泥点”;从款识看,清代之前,紫砂器上的款识多为匠人手工镌刻的,而清代后,紫砂器上多见印章款;从器型看,这件茶叶罐器型规整,做工精细,是当时的实用器。更为难得的是,这件紫砂茶叶罐的盖为子母口,这在当时的同类器物上并不多见,反映了匠人于工艺上的精益求精,因此也增添了藏品的收藏价值。

本期鉴宝专家、行家

张继超

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邱天基

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彭 强

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娄海燕

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朱淑建

市收藏家协会理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