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调控未现放松市场保持谨慎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巍巍

日前,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赴16个省(市)了解调控政策落实情况。上海、北京等城市率先表态将继续“从严执行调控政策,巩固调控成果”。按照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的工作安排,自7月下旬开始的督察各主要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和市场情况的工作将在8月结束。国土资源部会同住建部等部委根据督察情况撰写报告上报国务院,作为楼市调控后续政策走向的依据之一。

调控政策不会放松

作为限购城市之一,从去年开始,徐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又逐渐回暖的过程。今年5月,徐州限购令到期以后自动延续,未现丝毫调控放松迹象。7月27日,徐州市物价局推出开放式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备案制度,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此次普通商品房开放式价格备案,不仅是徐州,也是江苏省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率先之举。

调控政策的持续让大量投资、投机性需求离开楼市,部分大型开发商为维持企业运转,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进行销售,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良好业绩。市房管局工作人员称,我市调控政策目前不会有变化。

然而,调控持续反而促使开发商寻求转型之道。上半年,徐州楼市营销活动剧增,从文化娱乐到经济论坛,开发商给予购房者以更多的回报。上海宝名地产机构总经理王清义分析,今年调控不同于往年:一是投机投资性置业大幅减少;二是开发商频频向商业地产转向;三是土地拍卖市场不温不火,地王不再;四是楼盘让利促销花样频出。这些现象说明,楼市下行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存在并没有改变地方土地财政、土地拍卖制度、商品房预售制度等楼市利好向上的根本。

“调控是为了更健康平稳的发展,”王清义说,“未来几年中国楼市不可避免地要开始转型,从暴利到正常利润,从粗放到精细开发,开发商只有紧抓刚需、贴近客户,科学的定位合理的产品才是发展之道。在此阶段,开发商冲动拿地盲目开发,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

江苏国信地产徐州分公司总经理谢士杰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缺少大的战略规划,形成了调控只是局部调整。未来如果能够明确目标,不管是通过税收还是货币政策,能够稳定产业计划,购房者对未来楼市的预期会很稳定。

释放刚需,抑制投资

目前,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已成为支撑住宅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住宅投资投机型需求受到抑制。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国务院督查组对部分城市的调控成效已经给予了较大肯定,目前的任务更多的是要保住调控成果。

徐州中铁置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刘建伟认为,从政策走向对于市场影响而言,国务院办公厅派出8个督查组赴16个省市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之后,政策层面尽管在执行力度上有所收紧,但是对于鼓励首套房“自住需求”入市的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仍然将发挥着其对于刚需市场放量的刺激作用。

徐州美的置业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周东凯认为,2011年号称史上“楼市调控政策最为严厉的一年,也是调控政策落实最到位的一年”,在“限购令”、“限价令”、“保障房建设”等“组合拳”的调控下,楼市预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今年的政府报告以及温总理的讲话,都透露出政府继续搞好调控、进一步巩固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决心。经过长时间的调控,徐州楼市目前已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这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周东凯说,就全国而言,政策面“降息”、“降准”与楼市“微调”形成市场叠加效应,对于刚性需求的释放具有推动作用。加上徐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和80后人群面临买房问题,预计整个下半年楼市成交量好于上半年。

链接

7月全国房价止跌再涨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100个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样本调查数据,今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717元/平方米,环比6月上涨0.33%,自上月止跌后再次环比上涨,其中70个城市环比上涨,30个城市环比下跌。

对此,上海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从房价“止跌微涨”后再度上涨的整个市场背景来看,2012年上半年,全国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拿地规模(土地市场交易)、住宅市场的销售面积和金额,大多数处于同比去年同期负增长的市场局面。整体楼市尤其是开发企业资金面相对较为紧张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止跌微涨”还难说会造成房价立即反弹或形成“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