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障购房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巍巍

又是一年“3·15”,各行各业又开始了“打假”与“维权”。房子作为大宗商品,购房者的权益保障一直是社会焦点。对购房者而言,他们所关心的是企业是不是真的诚信守法,自己所购买的楼盘是不是真正的好房子,后期能不能平安入住。

失信企业难以赢得市场

企业守信成本高,失信代价低,或许这正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通病。“五证”不全,即有房企通过收取“定金”,办理“VIP卡”等方式违规预售。这样擦边球的手法即便被举报,企业受到处罚时,其所赚取的利润也足以支付罚金。

企业是经济人,很多时候它会根据成本效益比进行选择。而很多购房者为了及早订到自己满意的房源和户型,在明知房企违规的情况下,甘愿支付巨额预订金,从某一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不正之风。于是,当一部分企业虽然失信但收益远超代价时,一些企业便选择了放弃诚信,采取了“资金先行”的策略。

违规预售是房企与政策赌博的行为,而当下买卖双方关注的热点则主要集中在“交房”上。“市场越是低迷,开发商资金越是收紧,相对应的工程款就有可能产生拖延,而在房地产开发体系中,偷工减料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有业内人士分析,在一些小型房企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高。

“几十万的房子,‘挑剔’一下有错吗?”一位业主致电记者时表示,某房企未达上房标准,却要求业主上房,而业主的“挑剔”无非是从居住的安全和舒适方面考虑。

对此,律师给购房者支招时表示,购房者在买卖双方中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在遇到开发企业损害购房者权益时,首先应该与开发方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诉诸法律。毕竟,消费者的口口相传,是对失信品牌的最大惩罚。失信企业欠缺正确的义利观,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品牌传播须以诚信为本

企业是诚信建设的践行者,行业自律意义重大。安信地板品牌形象的坍塌便是一个案例,在楼市进入买方市场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早已不再是单纯拼营销、拼渠道、拼概念的时代,要在当前的淡市中胜出,地产商过硬的品牌,楼盘出众的品质,完善的社区配套,才是其中关键,而诚信无疑是企业的最强利器。

“品牌企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误导或欺骗消费者,能够专注产品品质、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的认知能力,才能在品牌营销中取得良好成绩。”国基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营销经理李艾萌说,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期,为业主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及时接受业主的反馈,是企业努力的目标。李艾萌认为,开发企业不仅仅是卖房子,它还留下了产品和口碑。

月星置业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周洪林说,诚信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在市场环境下,房企承担着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负有对公众的责任。周经理说,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应当努力做到宣传与产品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企业永续青春。

徐州中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刘建伟表示,打造诚信的品牌,首先要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它们至少要符合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企业进行品牌传播,不能夸大其词,不传播虚假信息。当消费者遇到产品问题时,作为产品提供方应当及时与其沟通,适时提供解决办法。

买房子还是选诚信企业

房地产行业运作周期长、跨度大、涉及方方面面,行业监管存在很大的难度。近年来,房产商屡屡出现诚信缺失、购房人的权益保护不力的情况。承诺不到位或存在欺骗行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投诉、纠纷,买卖双方对簿公堂时常发生。每年的3·15,消协部门接到最多的是房产纠纷,因此,推进房企诚信建设,构建品牌诚信体系也就显得迫在眉睫。

购房者在购房时除了查看开发商“五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是否齐全外,也要事先查查开发商的背景、资金状况,一般来说,口碑好、有一定影响力的诚信房企才是首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