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文强)从市银监局获悉,2011年底,全市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44.14亿元,比年初增加296.08亿元,增幅为20.45%。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478.5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266.10亿元,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181.41亿元,较好地支持了我市经济发展,凸显了“引银入徐”战略成果。
信贷紧缩企业“钱荒”
多措并举保贷款增长
2011年,针对信贷规模调控和流动性趋紧导致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徐州银监分局按照“推动设立-积极完善-突出特色”的监管思路,完善和深化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专门下发了《徐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积极加强专营机构建设、打造特色支行、配置专项贷款规模、推行阳光价格、创新无抵押信贷产品,有效激发了银行业服务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辖已设立小微企业服务专营机构9个,特色支行15家,科技支行2家。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382.88亿元,比年初增加84.43亿元,增长28.29%,其中,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以下的贷款87.13亿元,比年初增加6.49亿元,增长8.05%。
“引银入徐”成果凸显
新银行带来新活力
引入大型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是“引银入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已经有兴业、浦发、华夏、招商四家大型股份制银行、莱商银行一家城市商业银行、8家苏南农商行在徐州设立分支机构,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又在开发区设立了支行,莱商银行在新沂市和泉山区设立了支行,这些银行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
2011年,在信贷政策紧缩的背景下,新引进银行信贷投放高位增长。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开业半年以来,分别投放贷款10.3亿元、9.34亿元;莱商银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设立两年来,贷款余额就达17.41亿元,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从总体来看,我市银行业机构信贷规模连年增长。2009年底全市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137.71亿元,2010年底增至1448.06亿元,2011年底余额1744.14亿元。
大型银行的入驻给徐州带来的变化和好处是多方面的。徐州银监局局长刘秀全表示,“它们如同从外面的江河湖海中跳来的鲶鱼,搅活了徐州金融市场这一池静水。大型股份制银行的到来,为徐州市银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加了本市金融市场的活力,必然会提高我市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而这些变化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我市的企业和消费者。”
继续深化改革
促银行业快速平稳发展
2012年银行业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徐州银监分局将进一步引领我市银行业深化改革,严控风险,全力服务我市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和项目贷款的信用风险防范。持续加强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领域的风险管控;严密监控贷款资金流向,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妥善处理授信风险,对于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督促银行机构采取渐近方式逐步压缩其信用总量,防止迅速或强行退出引发借款人资金链断裂,造成更大风险。
二是督促机构做好信贷投放工作。高度关注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继续深化金融服务。在深化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督促机构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专营机制建设,持续提升对科技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三农”服务方面,继续深入推进“阳光信贷”工程,持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四是积极推进银行业战略转型。引导银行业逐步摒弃“盲目追求规模和高度依赖存贷利差”的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四个转变”:支持重点的转变、盈利模式的转变、业务结构的转变和快竞争方式的转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