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琼琼 通讯员 闫士亮 杨迎
2月的最后一天,徐工集团5楼会议室内一片热火朝天,市地税局税政二处的4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涉外税收业务专家和专门服务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徐州地税局开发区分局管理人员,面对面为徐工财务高层详解优惠政策,解答税收疑难,现场开展一场“税务对话”。
带着服务大企业大项目、助推经济发展之心,从位于解放路的徐州地税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这段路,徐州地税人走得很频繁。
举全局之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板块经济“蛋糕”,徐州地税,用实际行动紧跟全市经济发展的步伐。
助推企业“步步高”
今年起,连续3年之内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徐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和徐工铸路机械有限公司,双双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税率,税收负担明显降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背后,是地税部门一周无休的成果。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直是地税和企业共同关注的一道应用题。
徐工集团是目前江苏省唯一一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具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为了让政策最大限度地落实,地税部门全程关注、提前介入、主动作为、有效服务。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长举多次带队到集团送优惠政策,现场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全力支持集团做大做强。并为高新技术企业“特制”了套餐服务内容,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合理地简化办税流程,并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和科技沟通手段,高效地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跟踪纳税服务和提供降低税务风险等方面的建议,切实降低征纳成本,助推企业发展。
一周无休的背后,是徐州地税为加快我市产业层次提升、帮助企业发展、解决税收难题、增强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的不懈努力。围绕装备制造、能源(煤电)、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煤盐化工、冶金、建材六大产业,徐州地税专门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16条意见,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转让,鼓励自主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一一落实。
2011年徐州地税先后办理各类税收优惠、减免税款38.66亿元。“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业已成为徐州地税人的共识。
驶向企业的快车道
提起地税部门为企业服务过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强记忆犹新。2011年底,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要统计公司员工年度纳税明细,3000多名员工每人12个月的缴税情况,财务部门对照每人每月收入情况逐个汇算出纳税金额,这一方法很难实现。获知企业这一难题后,地税局开发区分局4位税务干部,在电脑前坐了整整2天,硬是从分局近几十万个缴税记录中筛选出该企业员工的数据。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企业大,员工和缴税种类就多,随之而来的疑难杂症不可避免。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型企业,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涉税事项较多、业务相对复杂的情况,徐州地税部门对大企业开启了一系列互动性服务,开辟出地税部门驶向企业的快车道:组建由市地税局相关业务处室、开发区分局业务科室和管理科人员组成的专门医治税法相关疑难杂症的“智囊团”,为大型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点对点联系。
很多企业表示,原本并不知晓亏损企业也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现通过税务部门的政策辅导后了解了相关政策,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减了负。
跨越发展中的税务引力
着眼全市,提高工作站位,从税收视角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和税收变化走势,针对产业发展方向建言献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地方经济发展新财源。对“徐州地税助力企业加速崛起取得实效”的做法,市委书记曹新平专门作出批示:“市各部门要向地税学习,真心实意,千方百计地支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
2011年初,上海一家公司想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业务,致电徐州地税局咨询相关税收政策时,税务干部耐心详细的情况介绍给该公司留下深刻印象。两天后,该公司办事人员再次赶往徐州地税,请税务人员帮助协调办理入驻手续。地税局迅速指派专人协助客商跑银行、找工商,为其办理了包括税务登记证等全部手续。不论是合资还是本地企业,地税局为企服务有口皆碑:最终下定决心安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部门服务的辐射影响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税局的服务辐射力,不仅拉着大企业走进来,也推动大企业大集团“走出去”。地税部门积极完善信息提供机制,加强外部税收信息搜集和汇总,编印了《走出去企业服务指南》,开通“走出去”企业纳税服务通道,帮助企业掌握国际税收信息,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税收政策指导。在地税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徐工集团在荷兰和德国分别并购两家液压原件研发和制造企业,持有100%和75%的股份,并获得委内瑞拉约7.5亿美元的订单。
从税费优惠到政策帮扶,地税部门让一切工作具体化,不仅成为撬动全局工作的支点,更是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