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钟声已经敲响,新的一年到来。回顾过去的2011年银行业,是央行史上加息最频繁的一年,也是人民币结算加速扩大的一年;是银行业监管进一步提高的一年,也是融资进一步扩大的一年……
2011年,我市银行业在风云变幻中发展,总有一些事情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总结了几大关键词,带你一起回味2011年我市银行业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一:开业
我市银行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2011年2月22日,华夏银行徐州分行开业;5月23日,招商银行徐州分行开业庆典暨银企合作签约仪式隆重举行——这是我市全力实施“引银入徐”战略的又一重大成果。
近年来,我市GDP连续高幅增长,人均收入屡创新高,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而金融体系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徐州银监管分局顺应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积极实施“引银入徐”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我市集聚了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莱商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我市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徐州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引银入徐”战略不断推进和我市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市银行业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将进一步增多、我市银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将最终得以实现。
关键词二:改制
信用联社转型升级农商行
2011年12月2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下发《江苏监管局关于徐州淮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同意淮海农商银行开业。
淮海农商银行的前身为徐州市郊信用联社,改革发展10多年来,为适应城区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市郊联社不断扩充员工队伍和网点机构,已由最初的6个网点、72人扩大到360余人、24个营业机构的现代化金融机构,其中包括1个营业部、23个支行。
伴随着徐州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市郊联社因势而变,从适应城乡一体化,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业务布局,在优先满足辖区“三农”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坚持服务社区居民,与中小企业联手,努力培养黄金客户,适当向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倾斜的市场定位,与时俱进地做好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信贷支持区域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工业项目等,先后与1200余家中小企业建立信贷关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三:加息
银行“很差钱”
为抑制通胀,2011年央行3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另外,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与2007年4月相比已翻一番。
加息有助于校正负利率,也帮助了货币政策依然将抑制通胀作为从紧政策的主要目标。加息的幅度也符合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曾表示,央行加息0.25个百分点,幅度不大,符合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不过,连续上调的准备金率,使得部分银行出现了资金紧张的状况,一些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银行存贷比压力也同时凸显,同时也为银行吸引来了“转存大军”。
关键词四:揽储
短期理财产品上演高息大战
“存款是银行业务的生命线。”这句话在2011年显得尤为重要。一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银根收紧,准备金率不断上调,银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以前存贷比是月末考核,2011上半年有时候每天都要考核。特别是到了月末及年终的时候,更是紧张。在严密的监管之下,拉存款就成了银行的“头等大事”。
记者了解到,为了达到银监局的考核标准,银行频频推出的理财产品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收益一再提高,特别是月末、年中的时候,年化收益基本在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左右,而在前几年,年化收益能超过5%的短期产品十分少见。
记者对比发现,相比于前几年,2011上半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仅多,而且收益大幅提高,部分收益高的产品申购起点达到100万元,最少的也得5万元。
“银行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可以吸收社会上的一些闲置资金。有些客户购理财产品之后,由于怕麻烦,资金就留存在银行,而银行也会适时继续推出高收益产品留住客户,所以很多理财产品卖的很快,推出1天就售完了。”
关键词五:收费
部分业务手续费免除
据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
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坚持服务价格市场化原则的同时,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自去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十一类三十四项服务收费。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8月3日就“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收取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情况进行了说明。四家银行称,将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和监管要求。
据了解,“现在银行基本上已经取消了规定的34项服务收费。至于后续的退钱或者行政处罚,发改委、银监会和物价部门都在参与。”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酝酿年内推出关于引导提高信息透明度的相关规范。对此,有金融消费者希望其做法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关键词六:紧缩
个人购房遭遇贷款难
央行年内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致使银行钱袋子一收再收。对于购房者而言,“贷款难”是过去一年里最纠结的事。不少读者来电反映首套房贷也很难申请,有的商业银行已不再受理贷款申请,有的银行虽然受理,但放贷速度一缓再缓。
“我们暂时不接受房贷申请,即使是首套房贷款客户,现在也不接单子了。”我市一银行个贷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从2010年初到现在他们一直没有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国家缩紧银根,银行没有钱往外放。去年申请的客户现在都还没有办完,从年初开始就不再接单办理了,实在是没钱可贷。”
“过去一两个月就能办下来,现在最快需要三个月,有些客户甚至等了半年都没等到银行放款。”这名工作人员解释说。
但2012年元旦刚过,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办理房贷不需要排队了,部分商业银行去年办理房贷必须附加购买基金等条件也被取消,多家银行都只针对合作楼盘才放贷的限制也不见了。
一家商业银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肯定地说,信贷额度比较充裕,完全可以满足市民办理房贷的需求。
农行信贷部负责人表示,2011年下半年以来,楼市成交持续萎靡,购房者观望气氛较浓,相应的,房贷需求者也在减少。2012年,农行的信贷额度也很充足,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都会予以受理,并及时发放贷款,无需排队。
交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信贷额度充足,对需要贷款购房的市民会给予大力支持。2011年由于信贷额度紧张,只有合作楼盘的购房者才可以在该行贷款,但今年不对楼盘进行限制,购房者都可以在交行办理房贷。
工行、建行等其它多家银行相关人士也都告诉记者,相对于额度紧张的2011年,今年的信贷额度充裕。
近期股市的走势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股市企稳回暖了?但更多的投资者疑惑的是:反弹过后会否继续下探?回看2011年,市场短暂反弹后再度陷入跌势数不胜数;展望2012年,大盘何时、何处见底?经济、调控政策会否给力?股市扩容又是否再续?
人气何时重聚?
2011年11月中旬以来股市新一轮大跳水,令众多股民本已对冷却的投资意愿进一步降至冰点。
去年底,A股迭创新低,上证综指更是以2166点创下近3年来收盘点位新低。从分行业指数看,2011年各主要行业指数无一上涨,市场成交连续数月维持低位,上证日成交一度不足400亿元。
大批股市投资者损失惨重。据此间众多理财机构反映,“如何解套”成为近一年来投资者咨询最多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离场,更多散户成了“僵尸”户。以中登公司公布的12月19日至23日的数据为例,这一周时间内,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仅709万户,期末休眠账户高达2497万户。
在诸多分析人士看来,信心是股市重振的基础,不过,从目前情况看,股市人气重聚已非一朝一夕能达成。
央行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储户储蓄存款意愿更高,而投资意愿则显著回落,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选择“股票投资”的储户只占9.2%,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政策如何演变?
2011年12月初,央行3年来首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消息一出,处于下行通道中的股指出现短暂反弹。
市场人士分析,近期A股反弹诱因基本都是市场对于政策放松的预期,不过,一旦政策放松预期回落,A股市场马上又重回下跌趋势;在未有实质性解决股市长期问题的政策与措施出台之前,这种市场博弈在2012年将延续。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政策执行由“防通胀,调结构,保增长”变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表明在通胀下行、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加强、全球各国均开始关注增长的趋势下,政策重心已经明确从“控通胀”向“稳增长”转移。
颇为牵动市场神经的是货币政策。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但在众多市场人士看来,货币政策将趋向放松,而对于股市来说,相对有利的一面就在于政策面的逐渐转向宽松,以及市场阶段性的流动性改善。
不过值得重视的是,如果放松幅度过大,仍有导致通胀反弹的风险,有分析人士就提醒,短期内对于货币政策大幅放松不宜期望过高。
经济能否“给力”?
据国资委公布数据,2011年前11个月央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净利润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1个和46.5个百分点;同时,国资委有关负责人称,央企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抓紧做好3年至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应对准备。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企业利润增速下滑的现状。在全球经济尚未出现明显好转的大背景下,2012年,经济及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恐怕难以“给力”股市。
上市公司2011年三季报显示,2000多家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20.26%,低于二季度的23.9%和一季度的25.2%,呈现逐季下滑态势;交通运输、非银行金融、钢铁、电力设备、电力及公用事业、汽车等行业利润同比下降较为显著。
中金公司分析,当前困扰A股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经济大转型未见,全球经济目前还未走出滞胀周期,发达国家消费难以持续反弹,新兴市场产能过剩,整体缺乏具有足够体量的新兴经济增长点,同时,油价、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企,资源瓶颈约束依然存在。
而回看国内,经济增长依然过度依赖资本增长,固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发生改变,大量所谓新兴制造业依然与传统制造业一样缺乏核心技术,重投资建设,轻技术研发的状况未有改变,另一方面,却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人口红利难以为继。
大盘何处见底?
在过去的2011年,曾被一些分析人士言之凿凿称为“铁底”的指数点位,屡屡被大盘无情击破;时至2012年,尽管主流观点依然坚持认为当前市场已处于底部区域,但究竟底在何处?在2011年最后一个月市场屡屡创出新低背景下,大盘何处见底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展望今年市场,多数机构认为,2012年上半年市场基本面仍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具体体现在经济增速和企业盈利将进一步恶化,而相对有利的一面在于调控政策逐渐转向宽松,以及市场阶段性的流动性改善。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有利因素是否能够足以对冲基本面下滑的负面影响。来自中金公司的分析说,很难轻言本轮市场寻底之旅已经结束,但是在经历持续深幅回调之后,一些有利于市场的因素正在增加,不过,A股市场依然充满风险。
高速扩容再续?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股市大扩容是近年来困扰A股的根本问题之一。
据中金公司分析,2008年以来,A股指数走势远弱于美股,但另一个层面,2008年以来A股流通市值增速远超美股,二者走势的迥异显示A股市场股票流通供应量过大过快,这也是过去三年内压制A股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而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供应量增速依然是A股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有统计显示,A股在2011年实现超过8000亿元总融资额。展望2012年,有迹象显示,扩容压力仍旧不容忽视。城商行和国际板仍是今年IPO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情况看,2012年社会融资总量可能会同去年相近但直接融资占比将会上升,其对股票市场的扩容压力不容小觑。据中金公司预计,2012年全年的IPO融资需求将在3000亿至4000亿元之间。
另一方面,企业再融资需求依然很大。据中金公司统计,通过增发预案的企业合计融资需求已经超过6400亿元,未来再融资压力较大,同时银行板块潜在融资压力有2000亿至4000亿元,可能以债券或股市再融资方式体现出来,预计2012年再融资需求约在5000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