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涨价层出不穷■普通药品翻倍涨价■过度医疗比比皆是■通信资费水分过大■教育乱象屡禁不绝
去年以来,食品涨价层出不穷、普通药品翻倍涨价、过度医疗比比皆是、通信资费水分过大、教育乱收费屡禁不绝———对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对网民关注的这“民生五价”乱象做出积极回应:今年将“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
参加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认为,这些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五价”,必须想方设法从源头上治理、给乱跑的价格套上“笼头”,切实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
稳流通遏投机
刹住食品价格“过山车”
(网民呼吁)网友“作家熊聪颖”说:大蒜说:我身价涨了之后请叫我蒜你狠;蔗糖说:我身价涨了之后请叫我糖高宗!还有不少网民对猪肉、蔬菜以及牛奶等价格的节节攀升表达了担忧。
(代表委员评析)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再高,老百姓也要每天消费,如果任其涨下去,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对此政府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一方面政府要规范流通领域,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投机炒作行为,管好百姓的“菜篮子”,同时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政府要完善市场调控和监管,消除季节性、结构性农产品短供,严防投机炒作,同时还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代替散户种养模式,提高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
切断“以药养医”
药价才能回归
(网民呼吁)网友“益大顾问”说,出厂价15.5元的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卖到患者手中。
网友“姚姚西安”说,今天到药店买一种药,标价5元但卖完了;去另一家药店卖10元,说是进价不同;再到一家卖7.5元。药品不同于其它商品,价格如此混乱,让人担忧。
(代表委员评析)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说,以药补医,包括加成部分、流通过程虚高部分,都必须革除,否则再多的钱也堵不了黑洞。一定要改革,尤其是在招标采购环节,不仅是药物,还包括耗材。要撬动价格机制改革,原来有以药补医,医疗服务价格被扭曲。现在要把过低的护理费、诊疗费、手术费提上来,有降有升,总量控制,调整结构。
不少代表委员指出,除了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在市场零售药价的控制上,还应该对政府定价范围内药品的经营批发环节的实际差价率(额),按照“高价低差率,低价高差率”,实行药价上限控制。
通信速度要上去
资费要下来
(网民呼吁)网友“作家草军书”发表微博说,一位通信企业老总说:电信资费不能无休止下降,中国3G速度不慢。典型的“霸王”语气。
网友“爱极客”说,手机通话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费,是典型的霸王条款。这有违市场交易中的公平原则,建议取消现行不合理的计费模式,采用按秒收费或者约定俗成的“四舍五入”原则计费。
(代表委员评析)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比起许多国家,我国网速慢、收费高的问题十分严重,手机、电话账单中许多收费都是不明不白,让老百姓花了不少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剧增,通信企业的成本在下降,应该积极主动降价、让利于民。治本之策还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
增进医患和谐
不再“花大钱看小病”
(网民呼吁)网友“0915”反映,村医站利用合作医疗乱收费,花十元要填十五元来报,用国家和群众的钱来中饱私囊。网友“RingChoi”说,医疗体制应该好好整顿,真的不能再让那些二级私人医院乱收费。就算用了医保卡也一样,简单的常规检查也收五六百,这还叫什么惠民?
(代表委员评析)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说,出现过度医疗现象,有些是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有些是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一些医生担心出现医疗纠纷,把该查不该查的项目都进行检查,出了问题便于解决。因此解决过度医疗现象,需要医患双方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治理教育乱收费
需要“快刀斩乱麻”
(网民呼吁)网友“闪动极限”说,学校假期补课乱收费,国家严查严打这么多年,就不见有什么效果,这些禁令怎么成了形同虚设呢?还有不少网友对越来越高涨的大学学费以及中小学名目繁多的教辅费、校服费、赞助费反映强烈。
(代表委员评析)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应该弄清楚乱收费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我们搞市场经济缺乏经验,一些人不该把医疗、教育等公益性事业推向市场。以教育为例,前些年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收入,只能“被逼”乱收费。
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说,教育系统乱收费禁令屡禁不止,老百姓十分反感,应该切实加大教育系统乱收费的执法力度,就是要拿出快刀斩乱麻的决心和手段,增强教育部门的公信力,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两会·微博集萃■■■
紧一紧一年能省几千亿
【博文】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6日在政协分组讨论时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内容。李金华说,大量地方债务的投资大手大脚,现在问题看不出来,相信再过若干年,风险会逐步显露出来。“如果我们紧一紧、省一省,作风方面稍微改进一下,一年省几千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跟帖】“赌石”:都是大实话啊。希望做起来!
【跟帖】“三信商城”:对啊,这就是防微杜渐。
谁偷了我的信息?
【博文】许多人刚买了新房,装修公司就接踵而至;才换了新车,代办车牌、推销保险的电话就不断打来;打开邮箱,各类商业广告、垃圾邮件铺天盖地……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廖仁斌建议,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工作,全面系统地明确相关各方的法律权利、责任与义务。
【跟帖】“神人来人”:买卖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受到处罚。
【跟帖】“轻博非轻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除了应有专门的法律保护外,还要增加自身的防范意识,就如实名制下的各类票据、表单等须妥善保管处理。
异地高考进入最后冲刺
【博文】农民工子女就地高考方案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但要考虑如何避免“高考移民”加剧等新问题。“这对于数千万农民工子女是场及时雨,但对于现行教育体制来说,则是一场严峻考验。”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代表说,如果考虑不周,在实施中会带来新的不公。
【跟帖】“王鋒Frank”:分数线不统一,本就不公平。录取分数线统一了,还会存在高考移民吗?
【跟帖】“郝歌123”:先走一步就是进步!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