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小超市富农大文章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鲍丕勇 郑薇 通讯员 董进 杨明

料峭春寒中,田野上的一切还未充分萌动;而贾汪区紫庄镇科技超市的示范基地,却早已迎来一片郁郁葱葱。3月9日,记者到紫庄镇,领略了科技超市蓬勃的“春风”。

前店后场

眼前是一片整齐的设施蔬菜大棚,每棚占地2.5亩,足足100多个,煞是壮观。

掀起草帘,记者进入一个有机农产品示范大棚。刹那间,绿色扑入眼帘:青翠鲜嫩的韭菜苗一行行。

紫庄镇副镇长张睿告诉记者,这个韭菜品种来自台湾,叫“雪霸”,采用有机农产品培植标准,用烟碱施肥,生物杀虫,口感异常滑爽,一斤可以卖到80元,产量虽低,但收益相当可观。目前,主要是做成礼品箱,销售给VIP客户群尚供不应求。像这样的有机农产品示范大棚共有10个,分别种着西兰花、“安美”番茄、黄秋葵等特种蔬菜。

紧挨着这片壮观的大棚蔬菜,就是紫庄镇科技超市。

超市2011年9月建成,投入100万元,主要销售种子、农药、化肥,并提供农技、农机等配套服务,颇有点“前店后场”的模式。

据介绍,超市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支持、整合资源、企业运作”的方式,属公益性农技社会化服务机构。运营不到半年,已成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主力军。

功能齐备

步入紫庄镇科技超市,宽敞的大厅内,是一排长长的货柜,上面展示着各种肥料、种子、农药,多为德国拜耳、美国陶氏益农、台湾兴农、瑞士先正达、加拿大龙灯、浙江新农等国内外著名农资品牌,共有200多种,琳琅满目。

再往东,是农民培训室。室内整齐摆放着数十套课桌椅,墙上挂着十多块扬州大学科技成果简介。有黄秋葵新品种——黄丰一号、五月红花早熟扁豆、扬农花茄、彩色甜椒等。扬州大学的多个新品种、新技术,在这儿进行成果转化。

据科技超市总经理张胜峰介绍,这儿已经举办了9期培训班,受益种植人数达1500多人。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林秉洪教授及徐州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40多名专家教授经常来此授课,有的在教室内传授,有的则直接在田间地头实地授课。

科技超市内的电脑,与山东寿光“中国蔬菜A级视频医院”联网,种植户可随时开机与专家实时交流,面对面请教,会诊作物病情,现场开方。超市还设立24小时技术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农户咨询,免费上门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已接待农户咨询3000多人次,上门进棚指导450余次,视频会诊15次,服务范围涵盖周边5个设施农业大镇3万农户,被农民称为“开在地头的蔬菜医院”。

超市农产品展示区展示了超市培育注册的三大自有品牌“仙蔬”、“地韭天长”、“食全食美”,这些品牌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认证。

降本增效

张睿告诉记者,紫庄镇科技超市是目前徐州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它不仅自建2000亩科技示范基地,作为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和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设施蔬菜和粮食作物种植。目前已成功引进60余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各类农业新成果、新技术30多项,转化应用新产品、新技术15项。其中,去年通过培训推广豇豆高架种植新技术,比普通搭架每亩增产250公斤;通过推广西红柿新品“欧盾”,亩产值由1.8万元提高到2万元,促进示范基地农民增收200万元。

张胜峰说,以前普通大棚一年收益在3万元,如今示范大棚可达到4万元。在1万亩设施蔬菜、4万亩大棚作物的基础上,经过科技超市团购种子、农药、化肥等,加之配套农机、农技服务支持,种植户一年可比往常节省800万元。

据了解,科技超市下一步准备做大做强农业信息化平台,发展物联网技术。到时,坐在办公室即可监控大棚内的实时场景,包括温度、湿度、土壤等信息数据;还可以认养大棚蔬菜,体验耕种收获的快乐,或者坐在家里实时监控。目前正在实施硬件准备,铺设管道、架设线路,现实版的“QQ开心农场”指日可待。

此外,科技超市今年还将重点尝试蔬菜初加工,目前正在建500立方米的恒温库。

贾汪区副区长胡乐夫意味深长地说,贾汪农业地盘小,就是要做精品、做亮点。贾汪拟在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目前正在沿紫庄、塔山、耿集打造贾耿路20公里设施农业产业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