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2011年是车市低迷的一年,甚至低到了尘埃里。只有2%的增速,相对于2010年的迅猛增长,让许多汽车销售商心碎。而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多位负责人的解读,2012年是车市回归常态的一年,即是不会暴涨也不会暴跌的意思。这个说法给不了销售商太多的信心,不过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销售渠道下沉二三线城市的看法,则多少给了大家一个新的机会。
车市回归常态
可能无政策刺激市场
上月,在第八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上,来自多个领域的业内人士对今年车市增速作了预测。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认为,2011年车市增速下滑是短期现象,是政策退出和宏观调控的结果,2012年车市将恢复到常态运行。
分析2012年车市走势,徐长明认为,国家不会出台大力度、全局性的刺激或限制政策,因此车市增长将恢复到常态运行。今年的风险是区域性的限购政策,如类似兰州这样的城市可能出台限购措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预测,今年国家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GDP增速为8.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1%,这会为汽车市场的增长提供后盾。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今年车市增速将理性回归。
销售渠道下沉
二三线城市成兵家争抢之地
近来汽车业界盛传一句流行语,“得二三线市场者,得天下”,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汽车厂家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销售渠道下沉的问题。2012年汽车厂家将把销售的关注点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
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公开表示,下一步汽车市场的西移和下沉是大势所趋。大概到2020年,我国三线城市占全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将提升到55%左右,一线城市会下降到15%,这两个加起来大概就是70%;二线城市下降到30%。
新车船税法施行
排量越大所缴车船税越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我国车船税新政策分为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车的车船税有所降低,2.0升以上各档乘用车的车船税将不同程度提高,排量越大所缴车船税越多,4.0L以上的甚至达到3600-5400元。该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新办法,车船税将根据乘用车发动机气缸容量征收。
品牌新动向
德系新能源车将发力
在过去的2011年,新能源车领域一直是日系和自主品牌车型唱主角,作为欧系车代表的德国车一直比较低调,没有大的动作爆出,实际上它们并未放弃对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领域的探索,预计将在今年集中发力。其中去年在国内测试许久的大众新宝来电动版、高尔夫电动版有可能在今年小批量生产,另外MINIE在2011年也在进行小范围的客户试用,离正式销售已越来越近。
限购政策或将蔓延
北京市政府已发布消息,摇号购车政策今年继续施行,并且细节上有所调整。去年1-10月,北京新车销售了31万辆,相比2010年80万的销售量下滑较大,且北京的堵车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但对市场的打击已经显现出来,众多自主品牌车型在北京市场销售低迷被迫退市转向周边发展。
令人意外的是,去年7月11日,贵州省会贵阳市施行《贵阳市小客车号牌管理暂行规定》,对在本市新入户的小客车核发专段号牌和普通号牌。其中,专段号牌的年度增长数量实行总量控制,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但可以在所有道路通行;普通号牌则不能在本市一环路(含)以内的道路通行。贵阳不算一线大城市,如此跟进让人感到意外。这样的条件下,拥堵情况更恶劣的大城市在观望了一年后,很有可能以北京为风向标跟进实施限购政策,下一个限购的会是谁呢?希望汽车厂商提前做好准备。
日系车卷土重来发力车市
在过去的2011年,日系品牌受地震影响整体销量低迷,去年6月份虽然有明显恢复,但与震前相比仍旧有不小的差距。而如今,经过四个多月的缓冲及调整期,日本汽车产业逐渐走出了大地震的阴霾,相信在2012年将集中发力。为抢夺受地震影响损失的市场份额,为数不少的日系新车、改款车等将排队上市,比如曾受地震影响推迟上市的新凯美瑞、雷克萨斯CT200h等都已在去年上市销售。与此同时,在售日系车型陆续发起大幅降价,且降价幅度不断加大。
去年10月,丰田汽车研发中心正式在江苏常熟开建,将是丰田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推进国产化新能源车。本田也即将发布全新一代CRV。相信这都是为正式发力做准备,2012年将会是日系品牌再次爆发的一年。
豪车将继续领风骚
车市低迷中,豪华车被激发出来的巨大潜力,相信还将继续保持。劳斯莱斯首席执行官穆勒的话或许可以为此作注脚:“中国豪华车消费市场,我们看不到止境”。2010年,摩根大通发布预测报告称,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将剧增”,到2015年,销量将达110万辆。目前,中国豪华车销量仅占到整体车市6%的市场份额,与国外成熟市场豪华车30%~40%的市场份额相比,相距甚远,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早在2011年4月,宝马就率先宣布增资计划,对华晨宝马第二工厂的投资由5.6亿欧元增至10亿欧元,使新工厂尽早具备年产20万辆的产能。这也意味着,2012年宝马将在中国实现30万辆的产能。
戴姆勒集团奔驰投资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刚刚签订20亿欧元的投资框架协议,用于生产数款紧凑型乘用车以及中型豪华越野车GLK,建造发动机工厂与设立研发中心。与此同时,北京奔驰的发动机工厂已正式动工,在2015年将实现40万至50万辆产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