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佟宣 佟统
风鹏正举气如虹。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铜山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头年”,是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头年”,是努力进行“五区”建设、实现“双超”目标的“头年”,是“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铜山”的“头年”,同是“头年”,同样重要,千钧之笔由此抒写锦绣文章,交出一份满意答卷:GDP总量位居全省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跨入全省前七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位列全省13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进苏南,均量进苏中,重要指标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让我们从铜山区统计局的一份客观理性的对比分析报告中聆听铜山跨越的铿锵足音,感悟铜山进位争先的壮志雄心!
领跑苏北
比肩苏南
地区生产总值
(GDP)全省十强
2011年,江苏省GDP总量(初步统计,下同)为48604.3亿元,比2010年增长11%;徐州市为3551.65亿元,增长13.5%;铜山区为570.57亿元,增长14.3%,总量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10位。
苏南地区14个县(市)有8个位居铜山之前,6个位居铜山之后;苏中地区12个县(市)有1个位居铜山之前,11个位居铜山之后;苏北地区23县(市)均位居铜山之后。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全省第七
2011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5034.84亿元,比2010年增长13.8%;徐州市为1802.29亿元,增长17.9%;铜山区为428.92亿元,增长24.6%,总量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7位,比2010年进4位。
苏南地区14个县(市)有8个在铜山之后,并首次超过太仓市和丹阳市;苏中地区12个县(市)
均位居铜山之后,首次超过靖江市;苏北地区23县(市)均位居铜山之后。
地方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
全省十三
2011年,江苏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147.89亿元,比2010年增长26.2%;徐州市为318.42亿元,增长43.3%;铜山区为41.1亿元,增长50%,比2010年净增13.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13位。
苏南地区14个县(市)有8个位居铜山之前,6个县(市)
位居铜山之后。
苏中地区12个县(市)有4个位居铜山之前,8个县(市)
位居铜山之后。苏北地区23个县(市)均位居铜山之后。
规模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
全省第八
2011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为26299.4亿元,比2010年增长21.5%;徐州市为2200.99亿元,增长22.2%;铜山区为347.34亿元,增长22.4%,总量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8位。
苏南地区14个县(市)有7个县(市)位居铜山之后,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均位居铜山之后。
工业用电量
全省十一
2011年,江苏省工业用电量为3385.19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10.9%;徐州市为225.91亿千瓦时,增长17.7%;铜山区为37.98亿千瓦时,增长29.2%,总量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11位。
农民收入
首过万元
2011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805元,比2010年增长18.5%;徐州市为9490元,增长19.3%;铜山区为10934元,增长19.2%,位居全市第一。
2011年,铜山区把百姓增收致富看作“一号工程”,全力抓好产业富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2011年全区蔬菜复种面积已达12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70万亩,连片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蔬菜总产量370万吨,总产值65亿元,总效益45亿元。食用菌总投料量2.6亿公斤,总产量38万吨,总产值10亿元,总效益6亿元。农民人均来自高效设施农业的收入为366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左右。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大幅递增,并形成了马坡玻璃、利国钢铁、大彭机械等特色产业镇,吸引了大批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还通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提供资金扶持、创建农民创业孵化园等办法,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至目前,区域内已安置非农务工人员达15万多人。
所谓微笑曲线,指的是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设计和销售两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2011年,铜山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区域经济实力
在逆境中持续提升
2011年,铜山GDP总量增长14.3%,全市GDP总量增长13.5
%,全省GDP总量增长11%,全国GDP总量增长9.2%。铜山GDP总量的增幅和三次产业的增幅均高于省、市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良好,一产稳定增长,二产持续强劲,三产稳健提速。
产业结构
更趋科学合理
铜山GDP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7.7%、57.1%和35.2%发展变化为7.7%、56.7%和35.6%。2011年GDP结构变化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要经济指标
超苏中跨苏南
2011年,铜山GDP总量位居全省第10位,与苏南14个县(市)相比,位居第九;一般预算收入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13位,与苏南14个县(市)相比排列第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7位,与苏南县(市)相比位居第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8位,与苏南县(市)相比排列第八;工业用电量位居全省50个县(市)第11位。上述5项重要指标总量均超过苏中,跨入苏南,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财政地方一般预算
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
初步统计(下同),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江苏省为10.59%
,比2010年提高0.62个百分点;徐州市为8.97%
,比2010年提高1.22个百分点。铜山区为7.2%
,比2010年提高1.2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虽是春寒料峭,但昂扬的热情在每个铜山人心头激荡。铜山人用汗水与智慧在“头年”写下了一个充满后劲的逗号,也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