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美好铜山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核心提示

临近年关,铜山区捷报频传,好事连连:利国镇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翔盟精密铸造产学研结出丰硕果实、总投入1.49亿元的全区中小学塑胶操场工程启动、投资1亿元的“四有一责”工程全面铺开……在省市党代会精神鼓舞下,一份令人满意的铜山答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2011年,铜山区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着力“五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统筹协调区、国家级生态区、和谐幸福区)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努力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跨越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1至3季度,铜山区财政总收入61.13亿元,比2010年增长31.2%;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79亿元,收入规模超2010年全年收入水平,比2010年增长45.5%;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苏北第一,位居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第14位。

文/本报记者 王建 徐鹏 乔淑晨 刘作霖 图/本报记者 聂伟华 摄

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重一大”来引领

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重一大”是铜山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事关当前的保增长,而且是今后一个时期富民强区的重大战略举措。”铜山区区委书记毕于瑞说。2011年,铜山区上下牢固树立“任尔东西南北风,咬住项目不放松”的理念,对照年初确定的“三重一大”项目计划,按照结转项目、新开工项目、前期推进项目三个类别分类排队,从项目资金、规划、报批、拆迁、施工、稳定等六个方面分析进度快慢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全区50项重大项目当年计划投资2211538万元,1至10月实际完成投资额2094804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4.72%。50项重大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东南钢铁1280立方米高炉及150万吨轧钢、伟天化工20万吨甲醇、华裕焦化煤气、翔盟精密铸造、维维产业园、协鑫太阳能材料、东宝粮油等28个项目超额完成计划投资。中央商圈、科教集聚区、大学生创业园、迎宾馆、娇山湖片区、吕梁风景区综合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对“三重一大”项目,该区每月调度、跟踪服务、严格督查,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型升级为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年,铜山区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加速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四大行动计划”,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明显、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全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明显。2011年,该区加快壮大食品、机械、冶金、车辆、电子电器等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780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突破300家,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鑫虹光电LED、协鑫太阳能二期、润东医药物流等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抓好政策落实、载体建设、体制创新,推动服务业加快做大规模,提升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水平,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中央商圈、东宝地块大型超市、淮海环球商贸物流城、二堡城中村改造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5.9亿元,北京路“一路四圈”建设步伐加快,徐州城南商务副中心初具雏形。

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坚持以科技进步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着力抓好中国农科院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瑞克斯旺研发基地、铜山农产品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汉王月亮湾、徐村食用菌生产及深加工基地、棠张夏湖蔬菜育苗中心等项目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全年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40个、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130个。

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科技创新为动力

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2011年,铜山区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大力支持徐州高新区“二次创业”,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步伐。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支持徐航压铸、云意电气等35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创新优势做大做强。积极实施蓝火计划,与清华、华中科技大等高校建立科技创新联盟,设立院士工作站3家,加快推进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铜山分园、科教集聚区等各类科技园区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1.3%以上。引进了30名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实用专业人才和4至6个创新团队。

加快融入徐州市区步伐

城乡统筹为目标

加快融入徐州市区步伐

2011年,铜山区顺应全面融入徐州特大城市建设要求,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和“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大力实施六大类、总投资107亿元的50项城建重点工程,重点实施科技创业大厦、无名山公园敞园、财税国土大厦、圭山市场改造、城区污水应急等工程,完成投资50亿元。中心镇创建步伐加快,汉王、利国、郑集等镇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积极实施“自然村通达”工程,完成村级道路改造35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桥梁20座。河道疏浚整治、农田水利改造、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逐步改善。铜山区城乡统筹发展“大增速”,为加快融入徐州市区提供了良好的驱动力。

实现社会事业和谐共进

民生改善为根本

实现社会事业和谐共进

2011年,铜山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011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2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14%以上。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去年该区完成300套限价商品住房、2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下乡“三送工程”,建成行政村健身网点318个,率先在苏北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实施9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科教、计生工作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等称号。此外,铜山区还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不断提高。据统计,群众满意指数达70%以上,群众幸福指数为92%。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