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锴 范海杰
市长张敬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保增长与促转型有机结合,稳步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并通过五个“着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稳中求进。
“着力”一
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
【关键词】“三重一大”
消费空间
外经贸水平
【报告摘要】以推进“三重一大”为重点,着力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
【解读】报告提出,要强力推进“三重一大”。集中力量实施总投资3219亿元的200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等20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抓好徐工装载机智能化升级扩建等54项“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中心商圈等80项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项目,统筹推进6项社会事业项目等,同时积极做好徐工重型汽车等30项前期项目的推进工作,为保增长调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积极拓展消费空间,着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要稳步提升外经贸水平,提升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加工贸易水平。
“着力”二
加大转型升级力度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
现代服务业
创新型经济
【报告摘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加大转型升级力度。
【解读】报告提出,要不断强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深入实施农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打造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力争六大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左右。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高地,重点打造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五大千亿元服务业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数字文化、演艺娱乐、文艺服务、出版印刷、文博展销等产业。强力推动创新型经济跨越发展,强化科技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区域创新试点创建,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推动矿山物联网成套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加大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力度。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继续加大招金引银力度,缓解用工结构性紧缺的矛盾,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不断强化人才支撑。
“着力”三
抓好“美好城乡”建设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
【报告摘要】以构筑“八大中心”为重点,着力抓好“美好城乡”建设。
【解读】报告提出,要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围绕区域性“八大中心”建设目标,精心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大力实施道路通畅、环境整治等7大类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省级优秀管理城市、市容管理示范路和幸福家园示范小区创建,加大主次干道、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力度。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努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统筹推进县级城市和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城镇体系,支持各县(市)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强化30个中心镇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镇村延伸,加大垃圾收运、水源清洁、园林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年内建设农村公路120公里、桥梁100座,力争区域供水覆盖面达到55%,完成2498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着力”四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关键词】改革
民营经济
园区经济
【报告摘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解读】报告提出,要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抓好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层次,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巩固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和银企对接制度,强化对小微型企业的政策帮扶,加强对100家重点成长型企业的培育指导,支持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开展配套合作。努力提高招商活动的质量和实效,突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的招商,抓好项目包装推介和前期洽谈,强化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进一步增强园区经济的发展活力,推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壮大高端工程机械、光伏光电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园等专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抓好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等7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档升级。
“着力”五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节能减排
生态市
【报告摘要】以强化节能减排为重点,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解读】报告提出,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强化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和提标改造,完善配套管网,加快实施30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电力、钢铁行业脱硫以及水泥行业脱硝工程。全面加快生态市创建,深入开展“二次进军荒山”计划,抓好城乡绿化和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加快中德合作示范区建设。开展PM2.5监测试点,强化对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和粉煤灰等方面治理,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超过90%。加快实施丰县、沛县、睢宁、新沂尾水资源化和导流工程等34项淮河流域治污项目,巩固9个断面保护区建设成果,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加快主城区内化工企业退城入园和转型升级步伐,完成34个国家级生态镇、54个省级生态镇和517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任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