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庄 通讯员 胥明虎 王峰
2月3日至15日,徐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办公室率6个小组对全市11个县(市)、区的88家企业进行考核验收,其中,由市总工会副主席刘洪印带队、市总工会和人保局联合组成的五人考核小组,负责对全市50人以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开展情况进行“突击抽查考核”。所到之处,但见工资协商有台账、有记录、有章法、有步骤、有指导、有监督、有落实、有增长,党政领导亲自调度,工会部门全力指导,企业广泛参与,职工笑逐颜开……一向被视为工会工作“老大难”的企业工资协商,缘何“一夜之间”就面貌大变了呢?
“二分”
撬动工资集体协商一盘棋
2011年初,在徐州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经市总工会积极争取,徐州将工资集体协商纳入了各地党政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了《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全市11个县(市)、区按照市委要求,均将工资集体协商纳入当地党政目标考核体系。虽然分值比例只占2分,但这根“不长的杠杆”,借助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行政支点”,却牢牢抓住了工资集体协商这个“牛鼻子”。11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与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签订年度工资集体协商目标责任状,全部实行问责制。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督导、亲历亲为,成为政府工作一“景”;邳州市、泉山区、睢宁县政府和工会主要领导则实行
“每周调度制度”。工会主席分片包干、挂图作战,各级工会闻风而动,工资协商风起云涌,一时成为“热点话题”。
在“二分”的撬动下,工资集体协商这辆“维权列车”从“老绿皮”一下子换成了“磁悬浮”,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全市50人以上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工资集体合同备案率提高30个百分点,实现了工资集体协商从“要企业做”到“企业要做”的根本性转变。
“五进”
擂响全局协商“威风锣鼓”
有了政策支持,工会如虎添翼。“五进”———人才支撑推进、三方合力推进、观摩互动推进、规范运作推进、持续纵深推进,成为我市强势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杀手锏”。
去年,全市光是不同规模的培训班就举办了14期,培训工资集体协商指导(谈判)员2349人次。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在县(市)区相继召开了14个现场观摩推进会,制定并在全市推行《工资集体协商“1-2-3,4-5-3”工作法》。坚持定期要约、集中要约与动态要约、即时要约、专项要约相结合,既注重单个企业建制、创造性开展国有企业工资二次分配集体协商,更注重扩大区域性行业性工资协商推进力度。同时,创新拓展协商功能,既坚持“企业协商谈调整、行业协商谈标准、区域协商谈底线”,又坚持“区域协商行业化、行业协商二元化、企业协商复合化”,将工资协商在“党政考核”这个平台上做足做大做实做响,真正做到协商真实化、方式多样化、行动全局化、效益最大化。
“五个突破”
“徐州协商”影响深远
“徐州协商”不仅形成了一个好的机制,更重要的是,开拓了一个好的局面,培养了一支好的队伍,创造了一个好的模式。
在这次为期半个月的抽查中,工作人员深切感受到:在“纳入党政考核”的强大动力下,工资协商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推进、人大政协督办、三方协调联动、企业全面实施、职工民主参与”的工作格局。人保局等相关部门走到前台,联合发文、联合研讨、联合考核,形成了合力;企业从“被动应战”到“主动协商”,对工资协商的认识明显提高。
市总工会副主席刘洪印认为,工资集体协商从制度保证上进一步融入党政工作大局,从而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实现了争取党政支持向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抓的突破;二是实现了工会要企业做向企业我要做的突破;三是实现了工会单打独斗向各方主动配合、共抓共管的突破;四是实现了工资协商工作配“闲人”向配“能人”的突破;五是实现了维护企业、职工双方利益不平衡向真正“双维护”的突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