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稳中求进迎难而上好中求快跨越发展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六个注重”和“两个率先”的新要求,认真实施“八项工程”,扎实抓好“三重一大”,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着力改善民生民计,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实现争先进位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超过300亿元,已有4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百强。

经济建设迈上更高层次

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全部过千亿,全市百亿元企业达9家,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物联网产业和大学生创业迅猛发展。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率先进入高铁时代,以苏宁、中央百大为重点工程的中心商圈全面开工,30个中心镇创建全面展开,成功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和谐社会建设持续强化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996年以来最好水平,408万平方米的一期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基本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37.4%,物价房价增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科学发展分类考核深入推进,争先进位氛围更加浓厚,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办件量居全省前列,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明显下降。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全面落实“八项工程”,全力推进“三重一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进民生幸福,着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不断开创全市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

(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5)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增长15%;

(6)自营出口总额增长15%;

(7)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2%以上;

(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10)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张敬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为了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各项目标顺利实现,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新型政府建设,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坚持不懈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不懈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完善“12345”热线等政府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坚持不懈地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坚持不懈地推进透明政府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养成在监督环境下工作的习惯,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五个“更加突出”彰显工作力度

更加突出争先进位

强力推动各县(市)区跨越发展,着力培育和放大新的竞争优势,努力实现速度指标争先、总量指标进位、结构指标提升、人均指标前移,确保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新增信贷规模保持在300亿元以上。

更加突出转型升级

加大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全市百亿元企业达11家、本土上市企业达10家以上。

更加突出扩大内需

把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放在扩大内需上,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同时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300亿元、出口总额突破45亿美元。

更加突出节能减排

不断强化低碳绿色的增长理念,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组织开展PM2.5监测试点,启动建设30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全市新增绿化造林8万亩。

更加突出民生改善

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确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1万元和1万元,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建改建10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着力抓好7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2年,五个“着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推进“三重一大”为重点,着力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

集中力量实施总投资3219亿元的200项重大项目建设,为保增长调结构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拓展消费空间,着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稳步提升外经贸水平,提升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加工贸易水平。

■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加大转型升级力度。

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深入实施农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围绕打造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力争六大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左右。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高地,强力推动创新型经济跨越发展,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推动矿山物联网成套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加大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力度。

■以构筑“八大中心”为重点,着力抓好“美好城乡”建设。

大力实施道路通畅、环境整治等7大类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努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统筹推进县级城市和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城镇体系,支持各县(市)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强化30个中心镇创建工作。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层次,努力提高招商活动的质量和实效,进一步增强园区经济的发展活力。

■以强化节能减排为重点,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大力抓好污染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加快生态市创建,扎实推进生态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

2012年,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

●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最大实事,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稳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补贴标准。切实强化物价房价监管,确保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把强化民生保障作为基本目标,加快构建“六大体系”。

深入开展大学生集群创业、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公租房建设、优质幼教资源加快向农村延伸、平价农贸市场建设等典型示范,带动整体工作有序开展。着力抓好10家农贸市场建设和12万户农村改厕等7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尽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

●把完善公共服务作为重要任务,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好第18届省运会筹备和备战训练工作,力争奥体中心主体建设完工。

●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健全完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网格化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同时”制度,实施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