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建 郑敏芝 肖昌琦 单亮
数字看新沂
2011年,新沂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8亿元,同比增长14.8%。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分别增长44.2%和4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5亿元,增长42.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25元,分别增长17%和16.5%。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5个指标已有21个达标,3个指标达到序时进度。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新沂面对“跻身苏北第一方阵”的新任务,以“实施蓝天、祥云、群星、阳光‘四大引领计划’,打造生态新沂、智慧新沂、魅力新沂、幸福新沂”为总纲领,突出抓好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园区建设、城乡统筹、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党的建设“七大提升工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巩固发展了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成功跻身全国百强
近年来,新沂综合经济实力在苏北乃至全省的位次不断攀升,并在去年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位居第86位,实现了新沂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去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亮点增多”的良好态势,为“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创造良好的开局。
产业特色日益凸显
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根本取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重大项目突破年”为抓手,积极开展“9533敲门招商行动”,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400多个。狠抓规模企业培育,今年以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晋煤恒盛和华宏特钢被列为徐州市重点培育的“千百亿”工业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为489.56亿元、487.77亿元、64.05亿元,分别增长56%、56.6%、77%。狠抓园区载体建设,“一区一园一带”及7个镇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草桥、阿湖工业集中区入选“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狠抓新兴产业集聚,必康新医药综合体、北软淮海运营中心及江苏祥云智慧谷物联网等项目成为产业转型的新亮点。二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设施规模农业不断壮大,新增设施瓜菜3.56万亩、花卉苗木8000亩,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70个,华锋农博园获批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流镇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花生生产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最大的鲜切菊生产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三品”认证91个,获批徐州市名牌农产品4个。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建成农业观光园区36家、农家乐21家,金土地生态园和金峰生态旅游观光园被认定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古墩农民乐园成为徐州“农家乐”示范点。三是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特色市场培育和旅游项目开发逐步加快,新海岸粮食物流中心一期竣工运营,新港商贸城一期主体完工,江南国际大酒店、新沂国际大酒店两个五星级酒店稳步推进,马陵山景区提档升级工作加快进行,窑湾古镇二期保护开发基本竣工,窑湾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初评。
创新活力加速迸发
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个核心,突出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把政府、科技、金融、企业等资源有效结合,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平台建设,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徐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个,11家企业被确认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4家企业入选第四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招才引智步伐,成功引进43名高层次人才来新沂创业,其中两院院士1人、高级技术职称87人。加强品牌和标准建设,新发展培育注册商标180件,申报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2件,窑湾古镇旅游景区服务项目被列为2011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马陵山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被列为江苏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二是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加快招行引资步伐,新增莱商银行、交通银行2家进驻,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也即将落户。盘活城市资产,依托城投公司、交投公司等平台,全年可融资8.5亿元。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综合利用基金、债券、信托、票据、租赁等现代金融工具,年内可实现融资超过30亿元。三是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深入推进“一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工作,累计发放贷款2.09亿元,扶持创业项目4170个,惠及农户4300多户。加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及“万顷良田工程”试点,89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建设,为经济发展腾出了更多的空间。
城乡建设亮点纷呈
“6080”城建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完成城市建设投入41亿元,新建、改建市政和交通道路93.1公里,钟吾南大道、山水大道一期等基本建成,轻工路、公园路、临沭路畅通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园林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14万平方米的沭河景观带“沭河之光”节点竣工开园。城区开发保持如火如荼的态势,完成城市拆迁109万平方米、拆违控违25.4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地产及保障性住房面积150余万平方米,已建成高层商住楼49栋、在建55栋、即将开工131栋,城市在长高中彰显现代气息。城市综合功能更趋完善,新铺设排水及污水管网118公里,苏北首条市政综合管廊工程全面启动,地表水厂一期工程净水厂及源水厂正加快实施。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中心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马陵山、窑湾被评为徐州市创建工作先进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展开,新铺农村道路94.6公里、绿化植树161万株,疏浚整治河道55条,建成了6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及2个省级康居示范村。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按序时完成了减排任务,今年以来关闭了37家小钢铁企业,淘汰了11家涉铅企业,断面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日益提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