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惊险案例——
2014年10月24日凌晨,民富园小区58号楼1单元地下室突然起火,火势很快蔓延到2单元地下室,大火浓烟顺着楼道向上冲,消防战士随后赶到,但因楼道堆积杂物太多,造成这场大火持续燃烧约一个小时才被扑灭。
同年10月29日凌晨,惠民小区C区45号楼1楼楼道的杂物起火,烟雾弥漫整个楼道,楼上住着十几户居民。接到报警后,辖区特勤消防一中队立即出动3辆消防车和17名消防官兵前往扑救。
2016年10月10日中午,海郑里大院内的一栋居民楼内发生火情,罪魁祸首也是楼道内堆积的废旧杂物。
……
居住在城市小区里的居民都知道,小区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有很多种,如乱贴广告、绿化带种植蔬菜、楼道堆积杂物等。在我市创文期间,各区各办事处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对种种不文明现象进行整治。如今创文功成,近日记者在走访我市部分居民小区后发现,无论是老旧小区还是新建小区,在楼道内堆放杂物、乱停自行车和电动车等现象都比较普遍。随意堆放杂物为何屡禁不止?相关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来控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街道、物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深入调查。
观点集纳
楼道杂物乱堆有“三宗罪”
警钟长鸣杜绝乱象回潮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高层住宅不断出现,新建小区基本上是电梯房。电梯可供人方便、快速地上下楼,楼道似乎离居民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了。但楼道在特殊时刻作为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的两个重要作用,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视的。
记者总结采访中社区、物业工作人员以及居民的观点,楼道杂物乱堆主要有“三宗罪”。“一宗罪”:阻碍通行道路,拉低小区颜值;“二宗罪”:造成邻里纠纷、业主与物业的矛盾;“三宗罪”:易引发火灾,逃生通道受阻。“楼道杂物的清理工作不应只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效工作,应该警钟长鸣。”这个观点是很多相关管理部门最大的共识。
湖滨街道办事处城管科队员单鹏曾多次参与楼道杂物清理工作。他表示,为确保小区良好的环境卫生秩序,每次接到社区、物业或者业主的反映后,城管科都会及时赶到现场对杂物进行清理。去年创文期间,他们曾多次对辖区各小区楼道内的杂物发起集中整治,收效很好。为杜绝这种不文明现象的回潮,今年办事处城管科还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各小区逐楼、逐层检查,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形成清理整治长效机制,在开展整治的同时,还要教育广大业主摈弃乱放乱扔陋习,形成自觉维护楼道整洁的良好习惯。
社会学专家、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晨表示,由于很多人对楼道的重要性不理解,因此对占用楼道属于违法行为的事实也不以为然。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习惯问题,过去各家都有院子用来储存杂物,住进楼房后,杂物多了却舍不得扔掉,就随手放在楼道里了。第二方面的原因还是居民缺乏法律意识和消防意识。对此,社区和物业可以邀请当地派出所或者消防组织前往小区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告知居民堆放杂物将会带来法律惩罚。另外,可以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让业主为主体,参与到楼道的治理工作。换位思考,增加对物业工作的支持。
现状
声音 除了乱堆乱放,还有人在楼道里烧火做饭
居民:碍于情面,不愿出面制止
“太不像话了,居然在楼道里用煤球炉烧饭,引发火灾怎么办?”提起这位邻居,家住康馨园C14号楼的张女士满是牢骚。原来,家住3单元一楼的邻居在自家门口放着一个煤球炉,天天在炉上烧水做饭。邻居们都很气愤,认为这不仅影响了小区形象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烧煤球会产生一氧化碳,对空气质量和人体都有害,如果不慎引发了火灾,后果更是不敢想象。”
位于市中心附近的醒狮小区是一个拥有26年房龄的老小区。3月16日下午,记者在该小区3号楼1单元1楼看到,楼梯口处放着废旧自行车、塑料板凳和破纸箱。4单元各层楼道处,还有旧婴儿车、啤酒瓶等杂物。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居民对楼道内堆放杂物的做法十分反感,却碍于邻里之间的情面,不愿出面制止。醒狮小区居民王女士说,小区上房20多年,大家都是老邻居了,也不好开口责备。“我家一楼的邻居是老年人,生活很困难,很多东西不舍得扔,就放在楼道里,大家虽然不满,却不好意思翻脸。”
有这样想法的居民不在少数。位于黄河北路的怡和小区也是个老小区,很多楼道也存在杂物乱堆、养花种草等现象。居民陈先生称,虽然自己对乱放杂物很不满,但也不愿贸然规劝或制止,怕的就是改变不了现状,还得罪了对方。“最可怕的是,有人甚至跟着效仿,也跟着把自家杂物往楼道里堆。”
比起以前,老小区楼道杂物乱堆现象虽有很大改观,但依然存在。新小区的情况又如何呢?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诸如阿尔卡迪亚、滨湖花园、开元四季、紫金东郡这样的高档小区,也存在着楼道内堆放杂物、养花种草、乱停电动车自行车等现象。
3月17日上午,记者在阿尔卡迪亚小区A区3号楼2单元楼道口处看到,标语上赫然写着“禁止车辆乱停单元内”“安全通道禁止堆放杂物”。但2楼和3楼楼道内都停着自行车,4楼楼道摆着4个花盆,其中一盆花的高度已经盖住了消防栓的箱子。紫金东郡22号楼1单元的楼道里,同时停放着3辆电动车和1辆自行车。
现状
声音 整治后屡遇回潮,办事处、社区和物业都忙得不轻
管理者:授权让物业清理楼道杂物是个法儿
谈起小区楼道杂物乱堆的现象,醒狮小区社区李书记表示,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由于小区位于市中心,又是个老小区,楼房密集且入住率高,居民多为租房客,留下的老户以老年人为主,生活一般都较为拮据,住房也普遍偏小,加上长年养成的习惯,喜欢把用不上又舍不得扔的东西放在楼道里。
“对于楼道杂物乱堆的问题,社区着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介绍,从2014年老旧小区改造到后来的创卫、创文,社区对居民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还动员楼长与党员帮助清理楼道杂物,小区环境相比以前有了本质改变。但从2018年开始,部分楼道杂物乱堆现象又有回潮,社区为此聘请保洁员每周对楼道清理一次。虽没有完全杜绝,但楼道杂物乱堆现象还是比多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二。“我们鼓励居民之间互相监督,发现有人在楼道堆放杂物及时告知社区,再上门做工作帮其将杂物清理干净。”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湖滨新村,这个老小区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000人左右,还有很多弱势群体。据湖西社区赵主任介绍,去年创文时,办事处和社区对辖区351个单元楼道进行清理,租来搬家车搬运杂物50余车。“351个单元,一天巡查一个,也得一年。”楼房多,社区工作人员少,加上没有物业和保洁公司,虽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小区仍很难做到杜绝楼道杂物。
阿尔卡迪亚社区负责党建工作的秦女士表示,小区单元门口就有非机动车停车处,但有的居民就是愿意把车放在楼道内。对于楼道杂物堆放问题,社区一直十分重视,小区楼长、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都会定期对各单元楼道进行检查和清理。但总是去旧来新,反反复复。
小区物业公司狄经理说,保洁人员每天都会对楼道进行清理,发现杂物后收走或扔掉,但也会遭来不理智的居民“放狠话”:“我的东西你不能拿走,拿走就是偷!”还有居民以拒缴物业费相威胁。狄经理表示,物业没有执法权,只能贴个清理通知,再好言好语地给业主做思想工作。有的杂物堆放时间过长了,物业就会上报办事处城管科,让他们来把东西拉走。“这种现象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对物业公司来说,业主就是上帝,我们不想得罪任何一位业主。”
狄经理说,作为物业人,对楼道杂物乱堆现象最大的感悟就是反复性太强,社区和物业做再多的工作都很难绝对避免这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居民的消防意识较差、法律意识淡薄,都觉得“火灾不会发生在我家”,完全不知道在特殊时期楼道就是一条“生命通道”。
记者在走访时还发现,关于楼道杂物到底谁来清理的问题,很多居民没有头绪,甚至四处碰壁。针对居民们的疑惑,狄经理表示,对于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居民业委会可以将清理楼道杂物授权给物业,让物业承担这部分责任。在清理杂物的相关工作中,街道办事处除了指导居委会做好居民工作,让居民认识到楼道杂物堆积的危害等问题,还要促进居民形成不在楼道堆积杂物的共识。
喜欢私占楼梯通道堆放杂物?
别太任性了!小心邻居起诉你
业主占用楼道堆放杂物并拒绝清理,邻居该怎么维权?记者对此采访了江苏昭鹏律师事务所主任赵鹏。他表示,楼道属于共用部位,业主不能占用。根据《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户外的楼道不是业主私人所有,属于房屋的公共部位,属于该栋楼的全体业主所共有,因此作为私人不得占用户外楼道空间。
既然属于共用部位,邻居强占公共楼道就是侵犯相邻业主的权益,具体怎么处理建议参考以下几种情形:首先,业主可要求邻居停止占用行为,恢复楼道原状。其次,如邻居继续占有公共楼道,可向小区物业投诉,要求协助解决邻居强占公共楼道问题。再次,如小区无物业或物业处理无效果,可向业委会投诉反馈,要求敦促邻居停止占用行为,恢复楼道原状。如小区无业委会或业委会处理仍无效果,可向社区管理部门等投诉,如向社区居委会投诉、向房产管理部门投诉等。最后,若依然无法解决纠纷,可收集相关资料至法院提起侵权之诉,要求停止侵害,恢复楼道原状并赔偿损失。
■有法可依■
经验分享
昆仑社区整治楼道杂物有妙招
居民拿“破烂”换礼物
3月21日,绿地商务城书香苑小区东门人来人往,云龙昆仑社区正在这里开展楼道杂物清理整治宣传活动,居民只要拿来楼道杂物并在宣传横幅上签字,就可以领取社区精心准备的小礼物。
昆仑社区工作人员王雯倩告诉记者,我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来之不易,市民要珍惜创建成果,但在近期走访中,他们发现部分居民又将自家的废弃物堆放在公共区域。社区曾和小区物业联合贴出通知,但效果不理想,只好将楼道里的纸盒、空花盆等容易引起消防事故的杂物清理到物业公司,但没过多久,楼道就又被杂物堆满了。
“居民存纸盒、塑料瓶等杂物无非是想卖废品,我们就让他的杂物有价值。这次准备的礼物是塑料盆和香皂。”昆仑社区除了准备小礼物,还在现场设立了宣传展板,请参加活动的居民阅读倡议书,并在横幅上签字,同时在签到表上填上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签字就代表着承诺,肯定得言出必行啊!”居民陆丽让社区工作人员放心,“上面有我家的门牌号,你们可以抽查去。”旁边群众也连连称是。
昆仑社区表示,这次活动反响很好,下一步会继续在其他小区推行,不定期地进行楼道堆物清整,形成长效管理。本报全媒体记者 宋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