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10时许,徐州供电公司冠宇供用电工程公司十余名施工人员正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碧螺山庄小区进行小区供电设备改造。尽管当天最低气温已经降至零下6摄氏度,但是管线开挖、电缆敷设等各项工作仍旧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今年4月,徐州供电公司投入8300余万元,启动实施了惠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桥、碧西等12个老旧小区的供电改造工程,计划到今年底这12个老旧小区的3万多名居民将全都能用上放心电、舒心电。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不仅助力政府有效破解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用电难题,而且为公司探索出了一条在实施“一流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做好社会责任工作的新路径,彰显了公司诚信负责的国企形象。
「聚合力」
全力破解用电“久拖难题”
此次改造的12个“城中村”均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共涉及8500余户,3万余名居民。由于历史原因,小区自建成以来即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下属徐州金桥用电服务公司以转供电方式供电。但金桥公司由于专业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有限,无法充分满足转供区域的供电保障与服务工作,影响了辖区客户工作和生活,且对老旧设备改造勉为其难,致使上述区域“用电难”问题久拖未决。
面对“城中村”居民渴望用上放心电、舒心电的迫切期盼,徐州供电公司主动靠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3月29日,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主动拜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就加强双方合作,全力推动“城中村”改造达成共识,并建立了改造联席会机制。随后,公司将“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全面铺开:公司总经理唐建清,副总经理左勇、程真何等亲自带领有关单位(部室)负责人深入碧螺山庄、金苑等居民小区,就小区环网站选址、电缆改造走向等问题进行现场办公;20天内先后3次召开由公司领导参加的改造工作协调会,对改造物资准备、施工方案优化、各施工节点时间敲定等具体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联合开发区有关部门在多个居民小区开展大型现场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展板、《致居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对规划图纸、改造方案、实施步骤等内容进行公示和宣传,接受各方监督;召开专题恳谈会,就“城中村”改造工程广泛征求意见……
8月7日,“城中村”一期改造刚刚结束,徐州供电公司营业与电费部营业三班就冒着高温组织人员来到开发区光环小区,现场为居民办理各类用电业务。在办理现场,家住小区2号楼1单元的居民石广军说,以前他们小区居民家的计量表一直都是老旧的机械式电表,不具备峰谷分时功能,所以迟迟不能享受到这一用电优惠政策。听说今天供电公司主动上门服务,他一大早就带着有关材料来办理业务了。据工作人员统计,仅当天该小区就有212户居民办理了峰谷分时业务,享受到了用电优惠政策。
「惠民生」
居民用电告别“跳闸时代”
李翠萍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环小区的一位居民。她说,以前电压不稳,跳闸停电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期间,停电情况更加严重。“我有好几次都考虑搬离这里去外面租房住。”李翠萍说,这几年,她们可是受够了停电的苦。不过现在好了,小区供电设施改造到位,这几天天冷,她们家两台空调一起使用也没有发生过停电跳闸的情况。
由于十余年的风雨侵蚀,改造前,小区很多供电设备已经破旧不堪。“有的分电箱由于锈蚀的非常严重,箱门已经无法正常关闭,只能用铁丝将箱门缠起来。”小区居民王升大爷说,一到阴雨天气,小区居民都不敢靠近这些供电设备,怕漏电。小区王女士则说,每次孩子出门玩耍前,她都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玩的时候远离这些破损的供电设备。“现在好了,供电设备全部更换了,我们当家长的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了。”王女士高兴地说。
针对小区供电容量不足的实际,徐州供电公司专门新建了一条1.3公里的专用线路,设置了9座环网站、3座配电室,49座箱变、5台柱上变,有效提升了供电能力。在改造过程中,公司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留给居民:对小区管线开挖给居民出行带来的不便,公司施工方专门铺设了临时便道;每天多次对施工场所实施撒水降尘,降低了粉尘污染;对于必须停电进行的施工,广泛开展“零点行动”,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扰民现象。徐州供电公司用一系列“贴心”的服务和细心的便民措施,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8月31日,徐州《都市晨报》2版用半个版面对“城中村”一期改造成效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解难题」
惠及多方实现“利益共赢”
近年来,公司电网建设“政处难、实施难、落地难”问题一直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了电网的快速协调发展。而“城中村”供电改造难题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令管委会、小区居民等各方较为满意的成效,得益于徐州供电公司勇于换位思考和实践,以“诚心、用心、细心”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社会履责新路径,在树立了企业自身品牌形象的同时,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管委会为民惠民的态度和作为,提升了政府公信力。7月12日,徐州市委常委、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赴宁专程发来感谢函,感谢徐州供电公司为“城中村”供电改造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城中村”供电改造,受益的不止是小区居民。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桥街道办事处就是改造的受益者之一。据该办事处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孙莹介绍,改造前,她们办事处也是深受停电之苦。“有时在电脑前正写着材料,突然就停电了……”孙莹说,有时一停电就是好几个小时,很多工作只能停下来,严重影响了正常办公。当说到改造后用电情况时,孙莹笑着说:“我们盼望用上放心电已经很久了,现在终于梦想成真。”
据了解,为确保改造成效,徐州供电公司有关单位会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桥公司在多次深入现场勘查,摸排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江苏省居民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共同确定了“满足现状、规范建设、适度超前”的设计原则,且在改造设计方案中均明确提出,对于原有供电设施采取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再利用,以减少对小区整体布局和环境的影响。改造中,除了分电箱、电表箱、电缆等设备进行了全部更换外,小区原有配电室、电缆沟最大限度得到了重复利用,并广泛采取电缆入地,在美化小区环境的同时,也减少了建设浪费,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