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这里因炼铁利国利民,得名“利国”;
现在,这座微山湖畔的古镇,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滨湖新城。
为加快推进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我市12月4日启动滨湖新城规划选址,计划依托微山湖的优势资源,在城市北部打造集生态、宜居、商服、旅游、科技创新为一体的湖区新城,带动利国、柳泉、茅村等近郊小城镇的重组升级和统筹发展。
翻开利国的城镇新规划,一座拥湖而立、山环水抱、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态城区跃然眼前——蓝色长廊是连成片的湖泊湿地,绿色长廊是数不清的翠木青柏,而那银色的长廊,则是拔地而起的城市楼群……
听惯了叮叮当当的采矿声,闻够了呛人的生铁味儿,这座千年古镇,开始放飞生态和绿色的梦想。
这个梦想,不仅仅来自5万多利国人,也来自周边翘首以盼的数十万山东百姓。
摩托车声
奏响“边界和谐曲”
清晨,微山湖上笼罩着静静的薄雾。
隆隆的摩托车响,唤醒苏鲁边界,一道长达数千米的车流,从山东济宁微山县韩庄镇,飞快地流向徐州利国镇;下午5点多,这道车流又自利国流回韩庄,成为苏鲁边界线上一道醒目的风景。
数千名来自山东的产业工人,为利国钢铁企业快速发展,注入活力。他们生活在山东,工作在利国,见证着这座工业重镇产业转型升级,奏响一曲“边界和谐曲”。
42岁的韩庄村民巩利伟,是见证人之一。2003年,徐州第一座大型钢铁企业——东南钢铁落户利国,他跟随第一批产业工人大潮走进企业,自己的命运也在时代的大潮中悄然改变。
“若不是来到了利国,也许现在我还只是一个渔民,买不起车,盖不上楼,更过不上如今的好日子。”说着,他憨厚地笑了,发动起今年初花5万多元买来的新车,带着同在厂里打工的妻子回家。
10年产业发展,利国拥有了30多家钢铁及配套企业,年财政收入位列全市首位,跨入“中国综合实力500强乡镇”。
郑家13个媳妇8个来自山东
富起来的利国人,并没有忘记周围的“穷亲戚”。拥有10万常住人口的古镇,本地户籍其实只有5万多人,一半居民来自山东,他们在这里定居、创业。
早在60年前,山东邹庄周营镇就流传着一句话:“宁往南走一砖,不往北走一千。”往南“走一砖”的距离,刚好就是铜山利国。
73岁的孙建英老人,是60年前从周营镇嫁到利国的,丈夫姓郑。在老人家中,翻看泛黄的旧照片,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座古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利国开起了铁矿场,孙建英一家都到铁矿场打工,很快从草房搬进了瓦房,买上了自行车;本世纪初,利国引进了钢铁厂,她的儿子又到钢铁厂打工,一家人又搬进了二层楼房,买上了汽车。
前些年回老家的时候,孙建英看见亲戚仍住在低矮的破草房里,忍不住落了泪。“为啥不来利国?那儿富裕!”在她的张罗下,郑家13个媳妇儿中竟有8个来自山东。年轻的媳妇们都在钢铁厂打工,干些轻松的活儿,一个月也能赚上近2000元。
就这样,苏鲁两地的人们,以水为媒,在长达几十年的历史中相融相交,演绎着动人的故事。我们来到湖边,但见岸上住的是利国人,水中乘船而过的是山东人,双方远远相互打着招呼,开上几句玩笑。“十几年了,几乎没有因为争地盗鱼闹过事儿,倒是常常赠鱼助捕。”5年前从韩庄来利国开饭店的周建国深有感触:“哪儿有什么江苏山东之分,都跟一家人似的。”
逐梦前行
建一座新城
产业红火了,人口兴旺了,但利国人总觉得还缺了点啥——钢花铁水能翻起金浪花,可微山湖畔的蓝天碧水更是大伙向往的。于是,建一座新城,过上“青山绿水红日子”,成了新一代利国人更为热烈的追求。
依湖而生的利国人,懂得如何利用这儿浩渺的水、清秀的山和隽美的岛,在轰鸣前行的产业发展进程中,营造一座高新技术与循环经济共同发展、产业转型与环境优化齐头并进的理想家园。
最初,这个蓝图上有了一条蓝色长廊,那是投入2000万元穿镇而过的珍珠河;然后,有了一条银色长廊,那是投资近亿元建成的黄山岛快速进湖通道;再然后,会有一条绿色长廊——那将是沿湖盛开的遮天碧叶,是沿路吐翠的景观树种,是人们随意散步就能走进的大小公园……
有了新梦想的利国人,为自己提出的目标是:“十二五”末实现财政总收入超过20亿元,进入千亿元重镇行列!而在市委、市政府刚刚启动的徐州市滨湖新城规划选址工作中,利国,被列入北部重要城镇之一。
微山湖畔,千年古镇,将在规划建设中的滨湖新城区,逐梦前行……
■声音
利国镇党委书记高念智:利国镇,以铁矿闻名、以钢铁产业为基础,逐步发展成集冶炼、焦化、精密铸造、机械制造、余热余能发电等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的产业集群,先后荣获“中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绿色名镇”、“全国苏轼文化名镇”、“徐州市首批中心镇”等荣誉。
近年来,利国镇坚持“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的“三个一体化”工作要求,今年1至11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760亿元,销售收入740亿元,利税74亿元,利润67亿元,工业用电量22亿千瓦时,工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同时,我们制订各项规划方案,落实重点建设工程,健全城镇管理制度,全力营造优美整洁、富有现代气息的生产生活环境。现在,利国镇已吸纳周边山东、河南等地人在此生产、生活、经商、定居,和谐相处。
下一步,利国镇将着力推进徐州市重点中心镇、利国新城、省级开发区——徐州北区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至“十二五”末,一个“千亿元级产业强镇、百亿元级企业集群、15亿元财政收入、8万产业工人”的现代化滨湖新市镇,将崛起在徐州北部。
■小贴士
利国交通
驾车路线:从市区走东三环向北过秦洪桥,一路向北,过茅村、柳泉,即到利国。或走新城区,上104国道直达利国。
公交路线:在火车站南侧的铜山汽车站,坐88路车到利国,车程1个小时左右,票价6元。
游走利国
利国八景(树上树、楼上楼、珍珠泉、铁水牛、透亮碑、二桥头、三山不见、水倒流)、珍珠泉河风光带、苏轼主题文化公园、省级文物白家桥,可游微山湖、登黄山岛、龟山岛等湖中小岛。
吃在利国
以湖鲜为主,如四鼻鲤鱼、鳜鱼、甲鱼、白米虾、中华绒螯蟹等,还有芡实、菱角、莲藕、麻鸭、百子鹅等。
住在利国
利国镇有大小宾馆几十家,镇中心名气较大的有利国宾馆、金磨山庄和仁和宾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