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辉煌发展60年守护健康谱华章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曲美慧

60年风雨兼程,谱写一曲生命至上的浩然赞歌。

60载励精图治,绘就一幅心怀天下的壮丽画卷。

从1953年建院至今,徐州市中心医院由建院之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诊所,到今天的占地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3800张。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徐州市中心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全国知名、江苏一流、区域医疗中心”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缔造出一个苏北医疗事业发展史上的传奇。

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深刻;每一步,都迈得激昂诚挚;每一步,都承载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殷殷厚望。

历经几代院领导的变换更迭,“大医至精、大德至诚、大术至臻、大爱至仁”的办院宗旨历久弥新。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接轨国际医学领域;服务理念日臻完善,彰显公益为民品质;人才管理更上层楼,院荣院貌日新月异……医院先后被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江苏省十佳医院”、江苏省基本现代化医院、徐州市“人民满意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今年,是徐州市中心医院建院60周年。肩负淮海经济区五千万群众的生命之重,高举苏北医卫改革先锋之旗帜,徐州市中心医院正在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用“至精、至诚、至臻、至仁”的发展理念,书写一部和谐社会生命至上的宏伟篇章!

大医至精

60年风雨兼程,成就大院名院

精端的设备、精心的管理、精彩的成就共同谱写发展传奇

60年前,“徐州专署门诊部”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医院。6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长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占地面积14.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800张,拥有资产近18亿,服务人口逾1亿……这些数字,在当年的人们看来,几乎都是天文数字。这还不是终点。到2015年,随着占地150亩的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建成使用,一个拥有5000张以上床位、辐射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医院,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江苏省‘十佳医院’”、“江苏省基本现代化医院”……医院大门前的一个个荣誉牌,真实地记录了它半个世纪走过的坚定步伐。

1953年,最初的徐州专署卫生所成立;

1956年6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建立徐州专区医院;

1958年4月,耗资6.6万多元、可同时容纳400人次病人就诊的徐州专区医院门诊楼,以及病房楼、手术室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

1970年,随着徐州专区改为徐州地区,徐州专区医院相应更名为“徐州地区医院”;

1983年,经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徐州地区医院更名为“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在建院50周年之际的2003年,医院增名为“徐州市中心医院”,开始在淮海经济区崭露头角;

2006年3月,医院正式改名为“徐州市中心医院”;

2009年7月,随着以张培影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组建,医院“全国知名、江苏一流、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的愿景确立,从此拉开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建设发展的新篇章,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中心医院的年门诊量已达215万人次,急诊量16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1万次;手术4.68万例次。出院病人数全省三级综合性医院中排名第二,江北第一;病房危重病人数徐州第一。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离不开医院在科室建设和设备方面坚持不懈的大手笔投入。

现任院长张培影深知重点专科建设的带动性作用。几年来,该院坚持“强势学科继续领跑、弱势学科奋力争先、新兴学科方兴未艾”的科室建设方针,先后建成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优势学科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3个,在全市位于前列。

1986年至2010年间,市中心医院先后7次更新CT机,

在区域内影像诊断的技术水平方面始终保持领先。世界上最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PET/CT、江苏省首台320CT、苏北唯一的飞秒激光和瑞典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等高尖端医疗设备的引进使用,铸就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医疗设备上的王牌地位。截至目前,该院拥有万元以上设备2622台,设备总值5亿元。

这一切,为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切,更让淮海经济区1.2亿人民的脚步,汇聚在这里。

大德至诚

60年不懈努力,只为患者满意

诚挚的服务、诚恳的改进、诚意的合作共谱和谐医患篇章

1956年,“徐州专署门诊部”建起了最早的门诊楼,建筑面积1168平方米,这在当时已经非常“豪华”了。

而今天,医技病房楼、心内科病房楼、神经内科病房楼、肿瘤诊疗中心病房楼、门诊病房楼、体检中心等单体病房楼矗立,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医院,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了便捷服务。

建筑的规模和设施在改变,而对患者的真诚和热情却从未改变。“医改工作项目繁多,但归根结底,目标只有一个——让老百姓用最少的钱,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最佳医疗效果。”张培影的话,或许就是医院至诚服务的最好诠释。

凡是走进过这幢门诊大楼的患者,都会用“贴心”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有太多的服务亮点值得注意:

改善窗口瓶颈科室流程——分楼层挂号、划价收费,在尽可能开足窗口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工作制,提前半小时上班。为分流病人,检验科室实行大型检查错时制,上午7时30分至8时30分和下午时间主要为住院病人服务,上午8时30分后主要为门诊病人服务,同时公示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

改善咨询导医流程——人员主动指导,各类标牌、流程明白引导,电子喊号系统自动呼叫,候诊区域有序等候。设立院长代表协调全局工作,丰富一站式服务内涵,为病人提供轮椅、雨伞、老花镜等便民服务的同时,提供住院病历复印等医疗文书许可服务,以及医保、农保等政策咨询。

加大信息化建设——开展了互联网、手机、电话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在省内首家开通了96120健康呼叫热线,“96120”号码短便于识别、记忆,操作简便,不管病人身在何处,只要有健康方面的需求,可以随时拨打“96120”,便可提供导医、导诊、专家在线、预约挂号、健康咨询等服务。开通手机客户端,推出掌上门诊,在手机上下载“掌上门诊”,点击进入后,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市中心医院介绍、科室介绍、专家介绍,并且可以预约挂号、查询检验报告。为患者提供了方便,让病人就医更便捷。

真诚贴心的服务,无处不在。

热情温暖的笑容,处处洋溢。

记者随意走进市中心医院的一间病房,明媚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射进来,窗台上摆着两大盆绿色植物,房间里宽敞明亮,拥有独立卫生间,病床宽大平整,3位患者正在边看电视边聊天。一位护士正在为一位病人细心地翻身、擦身,这位病人由衷地说:“医护人员的态度非常亲切,细碎的工作却从不厌烦,非常感谢她们。”

截至去年年底,市中心医院所有病区全部开展了优质护理工程,住院病人普遍反映:“像住在家里一样舒心。”

还有更多的举动,让我们感动——

2009年8月,设立并启动“绿岛交通意外爱心救助基金”,及时救助因交通肇事逃逸造成生活困难的受害家庭;

2010年12月,配合徐州市卫生局启动“万名慢性病健康管理骨干医生培养工程”,免费为基层医生进行慢性病培训;

2010年开展“老乡回乡送健康”义诊活动,送医送药送知识,100多位医生的足迹遍及丰县、沛县、睢宁、邳州、铜山、贾汪以及周围各省市,让人民群众在自家门前享受到了市级大医院专家的高水平服务;

2011年2月,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挂牌成立,目前已与徐州以及周边地区灵璧、永城、台儿庄等13个县级医院、116家中心卫生院建立了技术指导关系,免费为他们提供人才、技术等医疗资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患者们对医院的满意度水平,能够清晰看出它所收获的信任——2012年,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省95所三级医院出院病人问卷函调、徐州市民主评议市级医疗机构、市卫生局33家二级以上医院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市卫生局组织的行风巡查、市卫生局组织的创新服务质量检查中,取得了五个省市第一名的佳绩。2013年,在市卫生局组织的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行风巡查中再次荣获第一名。

大术至臻

60年广纳良才,收获名士济济

臻萃的医技、臻良的学术、臻备的人格共同完成质的跨越

三年来,每到过年,78岁的刘老太都要叮嘱儿子:“给韩冰主任打个电话问候下啊!”

2010年底,刘老太因房颤来院就诊,心脏诊疗中心主任韩冰带领心内科两个治疗专业组为刘老太同期实施了房颤射频消融+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手术。这种复杂的联合手术,至今国内仍仅有少数大医院能够开展。有人曾劝韩冰放弃,但韩冰坚决地摇头:“要治,就治好她。不能让病人花冤枉钱,更不能敷衍他们!”

对一名好的医护人员来说,技术、学术和人格,缺一不可。这是市中心医院“人才强院”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2000多名医院职工时刻牢记的“成长守则”。60年前建院之初,医院只有3名医生。60年发展过程中,医院力推“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战略,提出“引进高端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高水平、业务骨干高素质、后备人才高学历”的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到徐州。今天的徐州市中心医院,共拥有职工2824人,其中高级职称501人,中级职称60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5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省医生终身荣誉奖1人,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5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2人,徐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43人,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对象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4人,省级以上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37人。

在这里,你会看到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

梁军,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她率领科室在市内率先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和“顽固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自替骨髓的移植治疗”,并牵头成立了徐州市第一个“糖尿病强化治疗教育中心”……

韩从辉,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他注重临床与学术的相辅相承,带领团队不断填补技术空白,使泌尿外科成为省重点专科。他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每次手术前,都会亲自到病床前与患者谈心,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感。为了给病人节省费用,他尽力为每位病人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确保诊疗准确,不让病人走弯路,花冤枉钱……

李茂琴、张蓓、王爱国……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

依托一批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技术,徐州市中心医院在60年的建设发展中,也从一个仅拥有数个专科的专区医院发展成为拥有51个临床专业、25个医技专业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现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业11个:心血管内科、口腔科、急救医学专业、泌尿外科、康复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中医科、骨科、妇产科、肿瘤内科;市级专病诊疗中心1个:徐州市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市级临床重点专业33个:普外科(含胃肠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脾外科、血甲疝微创外科)、骨科(骨脊柱外科、骨创伤外科、骨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手足显微外科)、肾内科、妇产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与不孕症)、儿科(新生儿、小儿外科)、神经外科、眼科、胸心外科(胸外科、心外科)、血液科、肿瘤学科(含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影像科(X线诊断、CT、核磁共振)、麻醉科、药剂科(中药科、西药科、临床药学部)、检验科。徐州市优势学科建设单位:心血管内科、康复科。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60年的奋力拼搏,奏响了徐州中心医院人奋力成长、誉满杏林的激情乐章;孜孜追求,岁月如虹,60年的春华秋实,粲然描绘了徐州中心医院华彩壮丽蔚为壮观的深厚时运。

今天,走过60年发展历程的徐州市中心医院,已真正完成了从徐州医疗中心到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的跨越,成为淮海经济区当之无愧的医疗事业领航者。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肩负着徐州和淮海经济区人民的深切厚望,院长张培影提出了崭新的奋斗目标:

“我们将在打造淮海经济区第一医疗品牌和区域性现代化医疗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把医院建成集疑难重症疾病诊疗、医学教育与培训、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综合性医疗中心,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徐州和淮海经济区乃至国内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来徐的国际友人,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更为满意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