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玉造假这些都能仿出来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世人酷爱古玉,而古玉又非常珍稀。古玉的沧桑沁色,是在土埋中经数百年至数千年时间形成的。有急功近利之徒,在短时间内以假仿就,牟取暴利。为防受骗,必须了解“古玉”作假种类及相关过程,才能鉴别真伪。

一般来说,作假“古玉”多用独特手法,一些甚至堪称“暴力”。烧、煮、熏、烤、埋、腐蚀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在古玉独特价值引诱下的作假,如今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笔者罗列以下造假手段,希望能为藏友廓清视野,找到辨伪识真的正确方法。

血沁作假

古玉血沁是因玉质松软,地下红色矿质沁入玉体形成的。真品苍老温润,精光内含,土锈、土斑较重,其浓淡深浅有色彩的自然变化。血沁作假,一是玉石皮层假冒。红色玉皮看上去很像血沁,但其光泽较暗,缺乏浓淡深浅的色泽变化。二是染色所为,但此种仿作颜色不是太深就是太浅。制作“血沁”,一般在大缸里用猪血拌黄土,再把玉器埋进去,时间一长,它不光有“血沁”,还有“黄土锈”。还有一种“染沁”方法,用血竭草、紫草、透骨草等与玉器同煮,也能煮出“血沁”效果。还有用杏干、乌梅干或山里红干煮水染色,后用川蜡或巴西蜡“上光”者。

橘皮纹作假

古玉的橘皮纹,是因地温、地湿因素在玉器表面发生反应形成,也叫氧化突起。侧光观察时最明晰,用手摸上去又不明显。橘皮纹作假,一般是把玉用酸腐蚀,这种人工“橘皮纹”,用手摸感觉明显。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橘皮纹作假就已有之。当时无锡一位玉器造假高手“阿叩”,发明了仿“橘皮纹”古玉之方。他把“毛坯玉”和细碎铁屑搅拌,放在大水缸里,然后将煮开锅的老醋猛浇下去,实行“淬醋”。封好口,埋在潮湿之地,十来天后取出。再于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埋在大街土路下,让千人踩万人踏。约莫两三个月后“出土”,出土的“古玉”,上边布满“橘皮纹”,纹路中满是铁锈斑且呈暗红色,最后再用开水煮。

想破此局,得耗费长时间的“盘工”——用手不断抚摩。因为,真古玉的橘皮纹是“盘”不掉的,而“叩爷”的玩意儿慢慢就会“褪色”。

黑斑作假

某些古玉会在地底受矿物质影响,产生黑斑。黑斑作假方法,是把“玉石”放在开水里煮热,然后用浸湿了的破棉花,把石头包好再放火上烧烤,等把棉花烧成灰烬就往石头上抹蜡,一边翻个儿一边抹,抹得均匀就能出效果。这种带“黑斑”的假玉器,欺骗性很大。

鸡骨白作假

“鸡骨白”是质地疏松的玉石在地下出现的钙化现象。其在南方古玉中出土较多,学名叫做“石灰沁”。把次等白玉或者岫岩玉,放在火里烧烤,快烧透的时候用冷水猛泼,可出现“鸡骨白”特征。还有人图省事,干脆用硫酸泡,“鸡骨”之“白”就是腐蚀非常重的斑点。但这种制作痕迹很重,较易辨识。

褪光作假

有一部分作假“古玉”,有独特的亮眼光泽,全无出土文物上的那种沧桑或者斑驳。为把玉器上的“光泽”去掉,有人雇工用糠麸皮日日摩擦。因为糠麸皮里含有油分,这样“盘”出来的玉器,会有一种看上去较为古旧、细润的光泽。

羊玉作假

为把作假的“古玉”,整出不见天日的效果,有人突发异想——把玉置放在鲜活动物身上作旧。此法,非常不人道。通常用刀割羊腿皮,置玉其中,随其包裹生长。经三年后取出,玉带红绿,宛如旧物。此法最具迷惑性,但“羊玉”用手盘热时嗅之,微有腥味。

狗玉作假

这种作假的“古玉”,被置放在被杀死的动物身上,随其腐烂而染色。通常用土法杀一狗,不使之出血,趁热纳玉腹中,缝固不使透气,埋之通衢土路。三五年后取出,玉白兼有土花血斑,以诈称“上古之玉”。此法非常隐蔽,不易察觉,但“狗玉”细看内里有雕痕,少却历史古旧。

牛毛纹作假

真品牛毛纹古玉,有一部分纹理是有凹陷的,而假的牛毛纹古玉没有细小凹陷,却是道道裂纹。作假的“牛毛纹”,一般是把玉石用浓灰水加乌梅水煮之数日,趁热取出,置之风雪中一夜,使玉纹冻裂。质坚者纹细如发,再加上提油上色,看上去极似“牛毛纹”古玉。

出土古玉的魅力,在于它深得泥土滋润而焕发出别样容颜,玉色脱胎换骨,纹理韬光养晦。作假“古玉”,即便后人能仿历史古旧也难得其旨。白玉覆黛工,有时只能适得其反。虽说某些作假“古玉”逼真,时能蒙蔽诓诈,然到行家里手那里,自能辨得云壤高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