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疏、管”改善餐饮业食品安全业态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针对百姓生活离不开的早点店、小饭店和学校小饭桌等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迎难而上,不回避、不推卸,紧紧围绕服务百姓、保障民生,舍本钱“建”,坚持建设发展上水平;用真情“疏”,围绕方便群众抓规范;下细功“管”,主动服务企业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建、疏、管”相结合的监管新路子,全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百姓对徐州餐饮业和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给予充分肯定。

120家便民早餐店组成

“15分钟便民早餐圈”

“幸福一天,从早餐开始。”针对过去徐州早餐品种少、环境差等问题,市食品药品局以建设“便民早餐示范店”作为切入点,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安排了240万元政府奖励资金,参创单位累计投入1700余万元进行装修改建,早餐示范店就餐环境明显改善,就餐人数大幅增加,经济效益日益提高。120家“便民早餐示范店(点)”遍布徐州市区,市民走出家门不远,就能享受到早餐示范店的优质服务,“15分钟便民早餐圈”基本建成。丰县、邳州、铜山等地累计建成示范点78家,为推进县区群众分享发展红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为6个新小区配套

建设餐饮集聚区6处

为解决大批量新建小区居民的生活难题,防止出现占道经营、“破墙开肚”非法营业、油烟扰民等老问题,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决定在新建居民小区时,餐饮配套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去年政府投入9000余万元,建成了6个小区餐饮经营场所,今年还将居民小区餐饮经营场所配套工程作为市政府城建重点工程并列入科学发展观考核。

小餐饮集中经营区

建成13个

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百货大楼、家乐福超市等人流密集场所,新建了13个小餐饮集中经营场所。市食品药品局规范各处全部采取集中售票、集中供餐、集中消毒、集中管理等“四集中”的经营模式,不仅聚集了人气,方便了游客和市民,而且吸引了众多小摊贩退路进点,变流动摊点为固定经营,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新建、改建邻里中心内统一规划建设“便民早餐区”,解决了周边群众和来徐做生意人的早饭问题。现已建成邻里中心便民早餐区21个,经营早餐品种超过20种。

解决主城区6万学生

营养中餐配送

学校周边的无证小饭桌既是媒体和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监管的难点。市食品药品局积极借鉴奥运会、世博会和外地先进的供餐模式,提出了扶持发展现代化学生营养餐配送企业的思路,并主动帮助企业设计图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协助建立、完善各项内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从企业资质、注册资金额度、社会信誉度、企业负责人学历等方面向社会公布企业准入标准,扶持现代化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快速发展。

目前,天勤集团、汉中实业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2家国内一流的学生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单餐可配送学生营养餐6万份,从源头上挤压无证小饭桌的生存空间,有效解决了学生午餐的营养和安全问题。

“示范餐厅”

建设推动高校食堂提档升级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大中专院校众多。为有效防范大中专院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去年试点建设6家“示范餐厅”的基础上,今年市食品药品局在全市大中专院校开展以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食堂软硬件提档升级工作,以此带动大中专院校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今年以来累计建成“示范餐厅”15家。

为了在我市大中专院校建设和树立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示范餐厅”,大中专院校食堂必须具备合理的布局流程、足够的设施设备、干净整洁的操作场所。对此,各大中专院校非常重视参创食堂的硬件建设,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中国矿业大学饮食中心发动并带领全体员工对老化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对整改难点进行技术攻关,投入资金30余万元;徐州工程学院对中心校区和城南校区的学生食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卫生设施日趋完善,工艺流程更趋合理;徐州医学院先后投资20余万元,各参创食堂基本达到房间布局合理化、加工操作程序化、设施设备规范化、饮食卫生安全化的要求。

下一步,市食品药品局将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加强集体配送企业监管,扎实开展小餐饮规范整顿,积极整合全市食品产业资源,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把徐州打造成全省食品安全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创新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