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真正把教育当最大民生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名词解释

沛县民生辩证法——小与大

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沛县把保障学位、消除大班额作为抓好教育“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列入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工程,加快建设扩增量,资源整合优存量,“一校一对策”“一班一方案”落实过硬措施,

“大班额”变“小班制”,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以新时代的辩证法写好教育这个最大民生的沛县答卷。

◎徐报融媒记者 李梦虎 于珑 沛县融媒记者 蔡承松 通讯员 朱磊 刘迎菊

■■加快建设扩增量

今年,沛县参加高考学生3500余人,初三毕业生14000余人,小学毕业生更是成倍增长,面对如此大的学生增长怎么办?

沛县用超乎人们想象力的基建规模、基建速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去年以来,沛县县委、县政府密集出台一批促进教育发展的文件和举措,如《沛县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的工作意见》《沛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沛县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

按照计划,沛县三年内将建设中小学24所、幼儿园50所。2020年就新(扩)建中小学14所、农村幼儿园25所、城区配套幼儿园7所,同时提升改造小区配套幼儿园14所,共计60所。

今年,沛县继续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增加学位供给,大力实施学校扩容工程。

曙光小学、汤沐中学、二中、河口中学、大屯中心小学、魏庙中心小学改扩建项目,要确保暑期后投入使用。三中、五中、湖西农场中心小学、敬安镇小学学校建设,确保2021年底全面完工。以上学校交付使用后可新增学位20000余个;同时,积极谋划邓园小学、鸳楼小学、杨屯镇小学选址工作。

“沛县还将加快谋划东风路小学、文景学校建设项目,缓解树人学校、正阳小学入学压力。”沛县教育局副局长梅良文说。

每个教室前后各一个大窗户,北边的窗户6米长、2.15米高,南边靠近走廊的窗户3.4米长、2.15米高,采光非常好……沛县张寨中心小学距沛县城中心15公里,一期50.8亩,二期再扩6亩,3栋教学楼,1栋实验楼,还有1栋综合楼,总投资1亿元,二期投入2000万元,将解决该镇2300名学生的上学问题。

沛县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是下了真功夫的。农村学校的硬件、软件提升,将吸引周边学生就近入学,不再一窝蜂地往城里挤。

据介绍,沛县今年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配置学生课桌凳、图书,按标准、分批次配足配全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科学室等功能教室,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升级优化全县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共建共享的远程互动课堂模式,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148所,班级3589个,学生16.2万人,平均班额45人,现有大班额33个,全县中小学大班额比例由2018年的38.6%压降到目前的0.92%。今年将全面消除大班额,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谈起沛县大班额问题,沛县教育局局长王家勇说了一组数字,这位“半路出家”的教育局长,上任不到一年时间就对沛县教育了如指掌。

■■整合资源优存量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出沛县教育的硬实力,那么基于目前的现有资源,科学地优化配置,就是沛县教育的软实力。

“新的二中建好了,老二中怎么办?腾出来办初中啊!现在的二中作为高中校规模小了点,但是‘摇身一变’用作初中校还是绰绰有余的。同样的道理,老的初中校退下来,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小学,老的单轨制小学‘摇身一变’就是一个两轨制的幼儿园。”在一次会议上,沛县县委书记吴昊用三个“摇身一变”,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什么是“腾挪盘活”。

吴昊还强调:“建学校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说幼儿园紧张,就抓紧建幼儿园,等幼儿园建好了,这拨孩子正好上小学了;一说初中紧张,就抓紧建初中,等初中建好了,生源高峰又转高中去了。”

今年,为进一步优化城区资源配置,全面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沛县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了统一调配。

将沛县二中搬迁至新校区,曙光小学迁入原二中校区,原曙光小学小学校区交给沛初中办学。

暑期后新城区汤沐中学建成启用,分流新城实验学校学生。

沛县还调整部分学校施教区,沛城镇中心小学暑期后停止招生,所属施教区学生由实验小学招生,二年级整体转入实验小学就读,暂时保留三至六年级,以此缓解沛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对存在大班额问题的学校,整合使用功能教室、活动室、图书室、办公用房等资源,对闲置利用不充分的教育资源,沛县按照“现有必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制定资源整合方案,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工作,快速增加中小学校学位供给。

在沛县东环路西侧、萧曹路北侧,一座大型工地正在建设。2月20日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如今部分楼房已封顶,这就是在建的沛县职教园。建成后,沛县现有的两所中专校将迁到这里,筹建“湖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腾空的两所中专校,就可以办成两所高中校,未来三年内,沛县可以投入使用的高中校,包括新建和腾挪出来的资源,大概能达到八到九所。

沛县还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园招聘、回流招聘、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今年全县计划招聘编制老师561名。针对小规模学校教师课时不满工作量的现象,采取校内跨年级带课、校际走课等方式解决。沛县还坚持推进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重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因师资不足引发的“大班额”。

“我们还将以教育联合体为单位统筹,采取送教下乡、送培上门、对口支援等多种培训方式,为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不断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努力缩小班级、校际、城乡之间师资差距,化解因‘择师’‘择校’引发的‘大班额’问题。”沛县教育局副局长杨平说。

■■科学规划提质量

沛县合理调整施教区,深化教育联合体建设,用科学的规划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在没有人来打招呼入学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实施阳光招生后,入学靠的是条件而不是‘关系’。”沛县初级中学校长董桂礼说。

沛县坚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合理划分各校施教区。利用省招生监管平台和市招生平台,严格执行公民同招,严格控制小学入学年龄,禁止跨区域招生,为消除“择校热”“大班额”创造条件。同时,合理安排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管教责任制,确保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择校得到了规范,编班如何保证公平?“学生均衡编班、教师均衡搭配、先学生编班后配教师。”沛县教育局副局长朱信平说,沛县严格按照这些原则,对起始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均衡编班,同年级教师一律均衡搭配,随机确定教学班级,禁止举办重点班、特长班,坚决遏制因家长“择班”导致的大班额。

同时,沛县还严管学籍,遏制变相择校行为,坚持“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严把转学入口关,控制学生入学后的转校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无正当理由不能转学的规定,严格规范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坚决遏制借转学变相择校的行为,防止人为造成大班额。

沛县还探索、创新教育联合体建设管理,通过“名校+”教育联合体方式,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组建城乡教育联合体。初中组建以沛县初级中学等学校为领航的6个教育联合体,小学组建以实验小学等学校为领航的6个教育联合体。

“这就充分发挥了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实现教育联合体内学校制度建设一体、教育教学一体、师资调配一体,促进学区内学校均衡发展,从机制源头上遏制大班额的产生。”沛县副县长冯文勇说。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沛县教育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建设?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沛县的干部群众,不少人的回答这是两个字:情怀!

在沛县汉源高中项目建设现场,有个摄像头直通县委书记吴昊的手机,方便他随时了解施工进度。他还给项目部经理和技术部留下了个人电话号码,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直接打电话找他。

“咱们发展经济挣了钱,这钱不花在子孙身上,准备花在谁身上?”吴昊在给干部们讲“三个优先”时,用了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表面看教育是民生,往深处看,教育是经济、是政治、是社会、是文化……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传道,传递价值观,不仅仅针对几个在校生,而是针对全社会。”曾经担任过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吴昊,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发展教育是要“造福一方百姓,匡正一方民风”。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沛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加快推进全县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沛县成立了工作专班,负责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等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沛县建设局局长潘旭忠说,县质检站全程跟踪,城建监察大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抽调人员,住在建筑工地,监理时刻在现场巡查。

沛县经济发展局还牵头开发管理督查软件系统“沛县城建重大项目平台”,可以即时上传节点进度表、图片、汇报等,他们甚至把调度的节点精确到了小时。

沛县并没有沉浸在现有的成绩中,相反,他们对未来要走的路认识很清晰。

“大家不要以为有个教室,孩子有个凳子坐,有个桌子趴,教育问题就解决了。那叫学位,那只是基础教育资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必须久久为功。”吴昊在教育工作相关会议上提醒大家。

有些人担心,生源高峰过去了,这些教学设施会不会闲置?对于这个担心,吴昊这样回答:“为什么咱们教学用的是讲读制,西方有些国家教学用的是讨论法?因为在那些学校里,班里从来没超过20个孩子。教育供给决定教学方式,一个班里十七八个孩子可以讨论,一个班里七八十个孩子怎么讨论?我们的路子还长着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