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报融媒记者 林刚 耿耘 通讯员 高夫健 图/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车佳
展望徐州交通未来新蓝图,心潮澎湃,催人奋进。
未来这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开局起步期,是徐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攻关期,也是加快构建徐州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突破期。
我市交通运输系统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面对重要的窗口机遇期,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超前谋篇布局枢纽经济,全面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打好交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到2025年,将徐州打造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市,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构建起徐州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1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
高速铁路网络加速形成。先后建成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连徐客专,高铁实现了由单一京沪通道向“木”字型网络转变,高铁运营里程39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城市轨道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建成运营徐州地铁1、2、3号线,地铁通车运营里程达64公里。
公路网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环五射两纵一联”总体格局,总里程达到464公里,实现县级节点全覆盖,80%左右的乡镇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道公路达到1410公里,五环公路加速推进,省级及以上开发区、4A级以上风景区实现一级公路全覆盖;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高架快速路即将成环成网,通车里程59公里,在建里程35公里,三环东路、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先后获得国家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贾汪区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干线航道网络建设稳步推进,高等级航道(四级及以上)里程268公里,京杭大运河航道全线达到二级标准。
2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
观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建成,观音机场航空客运量和货运量逐年大幅提升。
铁路枢纽布局逐渐完善。结合高铁建设,建成投用徐州东站、睢宁站、观音机场站、邳州东、新沂南等综合客运枢纽;建成使用徐州东动车运用所,高铁(含动车)通达度位居全国前列。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淮海经济区现代物流服务枢纽、顺堤河综合物流园、邳州港物流园、孟家沟物流园入选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多式联运深入持续开展,整合发挥徐州公、铁、水、空、管枢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公铁水联运,实现运输企业降本增效。“十三五”期间,徐州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占比由2015年的16.4%下降到现在的14.6%,降本增效显著。
3
客货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国际(地区)客货运服务实现突破,观音机场累计开通1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开通至韩国仁川、越南河内、泰国曼谷等全货机航线;铁路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过600列。
运输方式不断创新发展,开行至上海、连云港、武汉等方向10条水运集装箱航线,内河水运集装箱增长迅速,年均增长量超过50%,4年来累计达21.3万标箱;探索开行徐州至上海的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公铁水、河江海多式联运线路32条,与宁波舟山港合作开展“门对门”海铁联运国际运输服务。公路客运转型升级加快,开通定制客运线路21条;持续开展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开通运行徐宿、徐萧、贾汪至台儿庄、徐枣等跨省毗邻公交线路。城市客运服务稳步提升,徐州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新开通高铁站、观音机场接驳定制线路,实行公交化运营。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推进,加快市到县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实现了对建制村的全覆盖。城乡配送发展迅猛,徐州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城市绿色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名单;丰县“商农公网、统仓统配”服务品牌被交通运输部命名表彰为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4
绘就未来交通大发展宏伟蓝图
我市紧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市,确定“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以交通运输现代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目的,突出“稳增长、促循环、优服务、强治理、保安全”,推动基础设施立体互联、运输服务一体融合、治理体系现代高效,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当好先行。
到2025年,将徐州打造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市,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构建起徐州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完成投资不少于2000亿元,建成高速铁路30公里、高速公路130公里、城市高架快速路90公里、轨道交通46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道1000公里、农村公路1921公里。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2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30万标箱,千吨级航道县级节点通达率达100%。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创建成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机场客货运吞吐能力达到600万人、5万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3%以下,成功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智慧、绿色、平安、法治交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5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前方虽有艰险,更有春光。我市交通运输系统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项目建设优先,围绕省、市中心重点工作,科学谋划,全面发力,加快完善我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制定发展目标,突出“八个重点”,做到“八个聚力”。
突出互联互通,聚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围绕“米”字型高铁枢纽建设,新开工建设合新、沂淮、潍新、徐菏高铁,加快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建设,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轨道网。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优化普通国省道路网结构,推进既有路网扩容、升级改造,着力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服务能力,构筑能力充分的公路网。加快提升重点航道等级,着力推进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建设通江达海的水运网。加快构建“成环成网”的城市高架快速路网。大力实施现代化管养。
突出便捷舒适,聚力优化公众出行服务。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大力发展毗邻公交,推动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探索发展全域公交,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空铁、空巴联程联运,推动地铁、高铁、航空安检互认,努力实现旅客零换乘。推进传统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开展预约、定制式等个性化客运服务。加快恢复和加密空中快线,提升航空出行品质。深化运输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突出绿色高效,聚力打造现代物流系统。推进河江海、公铁水等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内河集装箱发展。大力发展高铁快运。完善航空货运网络布局,打造全货机基地。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鼓励物流企业为企业量身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推动城市配送、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推动城乡物流融合发展。打造国家铁路物流中心、国家内河水运中心、区域性快递枢纽中心、区域性航空中心、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
突出风险防控,聚力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实施“放心路、放心桥、放心车”安全工程,实现交通质量管控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再提升。加大科技兴安力度,加强重点营运车辆运行动态监控,提档升级路网监测设施,实现安全状况数据化、可视化,监管服务精准化、智能化目标。严厉打击违法超限超载和“两客一危”非法运输,全面实现非法运输全链条处罚和市场禁入。推动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
突出源头治理,聚力支撑污染防治攻坚。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全面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交通绿色生态廊道。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应用,推进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实施,减少运输装备污染排放。推动船舶靠港后使用岸电,提高岸电设施使用率。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粉尘防治、水污染防治、油气回收治理等设施建设,实现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常态化。
6
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一枚印章管审批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交通运输局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徐州交通政务“e路畅通”服务品牌创建,结合省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统一行政审批用章的通知要求,在全省率先自2021年5月10日起在六大类政务服务事项中全面启用“徐州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原“徐州市交通运输局行政许可专用章”和原市局所属事业单位使用的审批用章同时作废。
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和“全进驻、全授权”的原则,交通运输六大类行政权力事项(包括行政许可、确认、裁决、备案等)全部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或政务服务运政分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徐州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专用章”电子印章统一用于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交通行政审批业务,与实物印章有同等效力。
据统计,原市级交通运输领域公路、运管、海事、航道、港口、工程等行政审批业务共需使用印章48枚,现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力推行电子印章,极大的简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实现了审批不见面,对提高审批效率、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