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出实招办实事暖心窝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李宁 刘作霖 通讯员 邹波

走访企业7150次、家庭1714户、机关事业单位60家、镇(街道)18个;解决企业用工、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焦点问题166个……

送出人社政策集锦宣传册8000份、发放资金7460万元……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群众和企业的诉求结合起来,按照睢宁县委、县政府部署,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服务的“四进四送”活动,打出一套强有力的稳就业保民生的“组合拳”,解决招工和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打造“温暖人社”服务品牌。

■盯准企业需求

让获得感更充实

“就业‘大篷车’进镇设点招工方式真不错,岗位也蛮适合我的,我来应聘。”5月29日,在睢宁县沙集镇,前来应聘的王圩村村民王启东说。

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采取分别包挂各产业链的方式,深入五大园区、规上企业和镇(街道)走访,了解用工需求。将就业招聘“大篷车”开到镇主要街道招工,与企业“手拉手”互动、与乡镇居民“面对面”交流,现场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咨询,促进劳动者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据介绍,“四进四送”就业招聘“大篷车”已走进6个乡镇,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2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200余个,协助规模企业招聘3763人。开展技能培训906人,发放稳岗补贴368万余元。编制图文并茂的“用工法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协助企业答疑解惑,帮助企业规范用工,降低了用工风险,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促进家门口就业

让幸福感更强

农村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农户因文化程度低、需照顾家庭等,无法实现外出转移就业。

如何破解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难题,摆在县人社局为民办实事的日程上。通过局党组指导,集思广益,采取“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方式,在保证正常照顾家庭的基础上,推行“错时”工作制,促使劳动力每月可以多赚2000元。

“母亲和弟弟均是肢体重度残疾,我离异后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我和父亲肩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有事做,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月有了稳定收入,解决了家庭经济问题,对生活有了盼头。”在王集镇洪山村鲤鱼山庄从事保安工作的低收入户周小双说。

目前,全县已认定就业扶贫车间53家,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就业585人,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25万余元;开发保安、保洁、保绿“三保”公益性岗位48个,并及时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60余万元。今年以来,全县已成功申报“扶贫车间”28家,带动就业约260余人;在李集镇、岚山镇、睢河镇、古邳镇、魏集镇、公路站等6家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低收入人员就业50人。

县人社局还创新“村合作社+家门口就业+集体增收”模式的帮扶项目,将产业与就业相融合,建立“苗木产业园”,以集体分红方式带动邱集镇香店村发展林下“绿色经济”产业,吸纳8名村留守劳动力在园内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提升服务水平

让满意度更高

学习党史,就是要继承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把学党史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因照顾家庭返乡务农,收入减少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务农之余可以在通孚礼品姚洼车间工作,实现了在家务农和家门口就业两不误,又增加了固定收入。”原来长期在外地务工的桃园镇姚洼村四组村民王彩虹说。

像王彩虹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还有20名留守人员,这是睢宁县人社局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服务企业用工需求促进留守人员家门口就业新模式。

睢宁县人社局各党支部以学习党史的“形”,

铸牢实干为民的“魂”。在“四进四送”走访中,梳理出一边是部分村(社区)留守人员为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又希望就近灵活就业的问题;一边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缺工与招工难的问题。经局党组集体研商,采取弹性工时制和灵活就业方式,为睢宁通孚礼品有限公司和桃园姚洼社区搭建“桥梁”,创新开展“企业+社区”共建,建成睢宁通孚礼品姚洼车间,打造“党建+非公支部”服务品牌等。

睢宁县人社局建立了“一月一主题、一季度一考评”机制,每月订立一个活动主题,各组围绕“送用工‘法典’”“服务三夏”等主题制定走访路线和计划,确保沉下去摸实情,走出去解难题,同时还将走访情况纳入各支部比学赶超和局年度绩效考核,确保走出实效、办好实事。

“四进四送”要沉下去、动起来。这并不是一句口号,是睢宁人社局党组实实在在的践行为民服务行动。

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秦飞说,下一步,将用绣花精神做好“四进四送”传温暖活动,对照问题清单,通过聚焦100家机关单位、100家重点企业、1000个就业困难家庭,进园区送助企政策、进镇街送惠民技能、进机关送焦点解读、进家庭送就业岗位,对准更加充分就业和公平保障目标,用持续性走访实现“点对点”调研、“面对面”会商,以敬业奉献、敢于担当的为民情怀,将企业和群众需求置于心、化于行,实现“实打实”服务,助力睢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