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崔琪
“进大门,往里望,八仙桌子放当央,祝福新郎和新娘,幸福多多呈吉祥;喜事堂旁更有名堂,移风易俗大做文章,观念更新天地宽敞。”这是丰县凤城街道海子崖社区专给居民办喜事的“喜事堂”所引领的移风易俗新风尚。
海子崖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连明告诉记者:“海子崖社区有居民4700多人,自从喜事堂开办以来,群众观念更新了,带来了勤俭节约、时尚和美、传统优良、和谐文明的新风。”
遇到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是陋习。前些年,一些地方的群众为了所谓的“脸面”,不惜举债办酒席,前来凑份子钱的也是200元至500元不等,这在农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海子崖社区的喜事堂开办以后把移风易俗之风吹到人们的心坎里,不断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凤城街道把打造喜事堂作为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投入180余万元,在海子崖社区建设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喜事堂,内设宴会厅、议事厅、起菜室、储藏间等,并配有空调、桌椅、电视、消毒柜、锅灶、餐具等附属设施,宴会大厅可容纳40桌近400人同时就餐。通过“大喇叭响起来、小海报贴起来、宣传单发起来”等形式,广泛宣传喜事新办新风尚,破解婚丧陋习“老大难”,走出婚丧嫁娶“新路径”。目前,喜事堂已为400余对新婚夫妇举办了喜宴婚礼,每户节约资金近1.5万元。
以海子崖社区喜事堂为依托,建章立制。根据居民公约,每桌每人一碗饭菜,标准每人不超过30元,酒水每桌不超过2瓶,每瓶不超过30元,香烟每桌2包,每包不超过10元,每桌至少10人。做到不燃放鞭炮、不请吹鼓手、不搞低俗表演等。统一标准和流程,既省去了一大笔费用,还免去了许多繁琐事项。席面设在家门口,老人孩子都能参加,每逢喜事堂办喜事,男女老少齐动手,大家又找回过去那种“一家办喜事全村都热闹”的美好时光。
■居民有“面子”
也有“里子”
社区推行新风尚,居民有“面子”也有“里子”。居民李长远说,在喜事堂办喜事,光租棚、租桌椅板凳就能省下3000多元,事前,签订食品安全保证书,保证食材新鲜安全;聘请大家满意的厨师,保证菜品质量口味,社区派专人来做喜宴食品卫生监控。双管齐下,彻底打消群众顾虑,让事主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同时,为了留住婚礼美好的幸福时刻,社区还专门聘请摄影摄像师跟随拍摄,专门布置了一个幸福时刻墙,把美好时刻定格在幸福墙上。为让喜事办得更热闹,社区还专门建了个大舞台,一家请戏百家看。通过最近两三年的宣传和引导,移风易俗、文明健康办婚礼得到了居民认可。
平时凤城街道还利用喜事堂外墙,建设“好人长廊”,优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上墙公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家庭和睦、社区和谐,凝聚社区发展正能量。
■“复制”模式
做好“加法”
目前,凤城街道办事处正以海子崖社区喜事堂建设为蓝本,“复制”模式,做好“加法”,以点串线,以线连面,全面推广。计划投资760余万元,在枌榆社区、秦河社区、凤城社区新建3个高标准喜事堂,真正使“办喜事就在喜事堂”成为移风易俗“新风尚”。
据丰县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崔副局长介绍,枌榆社区在丰县安居九期西区西门建立的喜事堂,已于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使用面积350平方米。秦河社区喜事堂建于2020年,占地约400平方米,设有议事室、储藏室、厨房、卫生间及一些生活设施。喜事堂的建立为居民办理婚嫁事宜提供了固定场所,使社区环境不受影响,也便于社区进行集中管理。社区在喜事堂张贴移风易俗宣传语和宣传画,引导居民简化婚嫁办事程序、转变婚嫁习俗、节约开销、树立勤俭的风气,让新风尚深入社区。
“办喜事就在喜事堂已深入人心,不管天冷天热,有房间有空调,食品安全也有保障,很受村民欢迎。”李连明说。
记者手记
移风易俗就是要顺人心应民意
前些年,在农村逢喜事大操大办是常有的事,而在嫁娶喜事背后,又形成了一股“暗自较劲”的攀比之风。为了所谓的“脸面”,有的村民不惜举债办酒席,逐渐形成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态势,不少事主为了“体面”,不让别人“说闲话”,硬着头皮也要上,把血汗钱花得精光。喜事大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令一些家庭遭遇困境。
丰县凤城街道喜事堂通过签订承诺书,让办喜宴的事主有台阶下,从某种程度上抓住了事主的心理,避免了攀比,让事主安心。
在喜事堂办喜事,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光租棚、租桌椅板凳就能省下几千元,双管齐下,彻底打消群众顾虑,让事主省心。
事前,双方签订食品安全保证书,保证食材新鲜安全;聘请满意的厨师,保证菜品质量口味,社区专人来做喜宴食品卫生监控,让事主放心。
为什么丰县凤城街道喜事堂模式能够长期坚持,可复制可推广?能有效推动移风易俗?答案就是顺人心、应民意,真正让老百姓移风易俗,就要让他们省心、安心、放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