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苏
近日,“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出炉,江苏共有6座城市入围50强,徐州仅次于南京、苏州,排名省内第三,全国第25位。这是徐州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榜单。
据了解,此次评选的标准是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其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质量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平较高。
幸福其实是一种很难量化的感觉,生活是各式各样的,幸福也是多姿多彩的。
记者采访多位徐州市民后发现:历史文化厚重、文化体育生活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情味浓郁成为市民产生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幸福感
1
名城名人名胜
滋生幸福与自豪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名城出的名人更是众多,历代徐州籍的开国皇帝就有数人之多,王侯将相更是层出不穷,像刘邦、萧何、曹参、张昭,清初状元李蟠,清雍正重臣李卫,还有一代代文人骚客、艺术大家,编写《淮南子》的淮南王刘安,南朝编著《世说新语》的刘义庆,唐朝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刘禹锡,堪称一代词宗南唐后主李煜,被誉为画坛“江北第一人”的清末画家李兰,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艺术家的清末民初教育家钱食芝,被誉为“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伯英,国画大师李可染,雕塑大师刘开渠、国画名家萧龙士、人民音乐家马可等等。这些名人为徐州罩上了光环。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作为汉文化发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都会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而以云龙山水、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胜地。
“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和幸福,每当出门在外,我都能给别人说出很多徐州的名人和名胜古迹等。”市民韩女士说。
幸福感
2
有山有水有树
住在森林里
“我觉得徐州最应该上的榜单是‘全国宜居城市’,而且应该是榜首。”市民魏先生很大气地说,“要是3年前这话我不敢说,可是现在,哪座城市能有我们这种生态环境,处处是公园,步步都是景,有山、有水、有树,住在这里幸福极了!”
魏先生这番话,可能徐州人听来不会觉得夸张。徐州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几乎是一天一个样。2009年,徐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创森”3年来,徐州市植树造林35681公顷,城区新增绿地3084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31.3%,高出江苏省平均值近10个百分点。为更好地还绿于民,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徐州市举起了“进军荒山”的大旗,向荒山发起攻坚战。先后投资近6亿元,绿化荒山9.2万亩,荒山造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在全国树立了“石头缝里绣森林”的成功典范。
为彻底改观城市面貌,以人为本、大刀阔斧地构筑城市森林,徐州市大力实施显山露水、精品园林、空间梳理等生态工程,对市区72座山峦、3条河流、7个湖泊全面实施绿化再造。同时,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3年复垦治理采煤塌陷地4.48万亩,完成宕口植绿2.5万亩,把沉重的历史包袱变成了宝贵的绿色空间。
幸福感
3
文体生活很丰富
健康又快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手笔投入进行文化设施建设,徐州艺术馆和徐州音乐厅是2007年的重点工程,分别于2009年10月18日和2011年6月26日向徐州市民开放。这两座公共文化设施坐落于云龙湖畔,是徐州最美的地段。目前,徐州艺术馆已举办大小展出近百场次,观众达百万人次之多。徐州音乐厅也已累计演出100余场次,接待观众8万余人。
“我已渐渐习惯把逛艺术馆作为生活方式之一了。”书法爱好者肖先生说,“成天沉浸在书画的世界里,对我而言就是最幸福的。”
市民张小姐说,以前想看个话剧都得跑到南京,现在家门口就能看,能不感觉幸福吗?
除了精神上的文化生活,市委、市政府也关心着市民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市打造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让市民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享受健身带来的快乐。如今健身已成为徐州市民的一种时尚。
铜山区太山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10分钟体育健身圈”让他感觉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前村里没有室内健身场所,村民都在外边健身,没有固定地点,只能走走跑跑。如今文化站把许多健身器材放在室内,下雨天也能锻练。
幸福感
4
有情有义徐州人
生活很舒心
人情味,对徐州来说尤其浓厚。“有情有义徐州人”已经叫响全国。富济贫、强助弱和互帮互助的风尚在徐州遍地开花。睢宁八旬老人张广芝自掏腰包十多万元,在家门口的老濉河上建起了一座桥,方便村民出行,获得睢宁好人奖后,还把政府奖励的20万元全部拿来修桥铺路,自己和老伴吃咸菜喝稀饭也“痴心”不改。凡此善人义举不胜枚举,拾金不昧、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在徐州比比皆是。
据了解,我市已有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荣获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7人当选为“江苏好人”,集中体现了徐州人民重情重义、崇德向善、敦厚博爱的优良品格和风范。
在徐做餐饮生意的东北人张女士说,她来徐州十多年了,感觉徐州人很善良,很有人情味,和徐州人相处也融洽,虽然做的是小本生意,但感觉生活得很舒心。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也有市民认为自己不太幸福,认为徐州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而同时,他们又认为徐州的发展潜力很大,对徐州充满信心。充满信心,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