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报记者 鲍丕勇 郑薇 李琼琼 图/ 本报记者 聂伟华
置身这座城市,每天都可感受它的成长变化、发展崛起;身处这座城市,每时都能感知城市公交的点滴寸进、华丽转身。
当我们来到徐州高铁站,在气势如虹的高架桥下,驻足在长长的钢架结构候车廊;当我们来到风华园小区正南面的公交首末站,环顾宽敞洁净的候车室;当我们来到铜山三堡镇,乘上三堡——潘楼的镇村公交,亲身体验它的快捷如风……那一刻,徐州公交令人刮目。原来,在时光无声的流逝下,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徐州公交早已一个曼妙转身,走入了一片蔚蓝的天!
城市公交,乃城市流动的血脉,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它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可以说,城市公交的优劣,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城市交通体系的优劣,决定着一座城市形象的真善美。
为建立起与我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步伐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格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关切的目光投向我市公交事业,强力推行“公交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发展大公交作为治堵的一剂良方,掀起了城市公交建设的高潮。大投入、大扶持、大提升,公交专用车道、公交首末站和港湾建设、智能公交等举措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我市公交事业必将迎来一片艳阳天。
链接扩展
我市最长的公交线路:
(25路线徐州站——贾汪),单程40公里
我市发车密度最大的公交线路:
1路线(徐州站——淮西客运站),
高峰1.5分钟一班,平峰2-2.5分钟一班。
我市旅客运输量最大的公交线路:
1路线,每天客运量5万人次。
对接高铁,营运时间最长的公交线路:
10路线(文化宫——徐州高铁),早6:00—晚23:20。
公交优先
就是百姓优先
紧跟城市日新月异的步伐,以“乘客所需,公交所为”为宗旨,我市公交事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取得了长足发展。
增车开线、调整线网、完善设施,百姓公交出行条件得到改善。到2011年底,公交拥有线路153条,当年购置、更新车辆218台,年客运量达到3亿人次,企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现有公交配套设施仍滞后于城市扩容步伐,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与公交现状不相匹配。
2011年,市政府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调研我市公交行业发展大计,明确了“公交优先”战略,建立“公交优先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公交基础设施,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将公交优先发展列入我市“民生幸福工程”。
2012年2月19日,市政府再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公交优先之路”,逐步解决公交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把公交优先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作为改善城市人居和投资环境、发挥城市功能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加大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科学合理优化公交线路,研究并逐步推行老城区内公交专用线的设立;对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易堵区域信号灯进行科学调整,提高公交通行率,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引导更多市民改变出行方式,优选公交车辆。政府将持续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扶持,继续执行购车补贴制度,并建立激励机制,从群众满意度、运量提高率和经营业绩等方面对公交企业进行考核奖励,推动公交行业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由此,作为“民生幸福工程”的我市“公交优先”战略,扬鞭奋蹄,全力加速,驶向快车道。
2011年,恰逢大部制改革,城市公交管理职能划归交通部门。接管如此庞大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智慧和担当。
第一年,市交通运输局就交出了一张漂亮答卷:2011年全市新增、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218台,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网23条,其中新辟线路3条,优化调整线路20条。结合京沪高铁开通和高铁站启用,配置6条公交线路直达高铁站,实现了高铁客流与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的有效衔接。
公交优先
必须激情跨越
为全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2012年伊始,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和局领导多次到市运管处、公交企业调研,部署公交发展大计,提出了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全力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在2011年城市客运“服务质量规范年”的基础上,再攀新峰,在公交行业全方位开展“公交服务提升年”活动,并提出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优化公交线网,提升运营能力。全年新增200辆空调车,新辟3条、优化调整15条公交线路。结合徐贾快速通道和保障房等重点建设工程的进展,及时配套新辟公交线路;排查市区公交线网空白点,结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市民反映热点问题,对公交线路进行合理调整,扩大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定期对现有公交线路运营情况实施评估,及时调整因客流变化、需求降低和走向重复造成亏损的线路。引导公交企业加快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目前淮海路段庄至东站、中山路金地商都至中医院2条公交主干线的新型电子牌正在紧张筹备中,上半年可望启动,届时可实现车辆到站预报、到站提示等功能。
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运营服务。研究制定《徐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为公交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配合市财政部门出台《公交客运服务成本规制方案》,合理界定公交行业成本范围,规范对公交行业政策性经营亏损的补贴投入;出台《徐州市城市公交客运服务质量考核办法》,从营运线路设置、车辆设施维护、经营行为规范、安全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建立投诉信息汇总机制,结合服务质量投诉率和社会满意度调查进行年度考评。
加大基础建设,实施路权优先。加大公交首末站、港湾式站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争取与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尽快解决公交基础设施欠缺的现状。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实施公交路权优先、信号优先,提出合理增设、调整公交专用道和信号设置的建议方案,加快公交运营速度,减少路面拥堵时间,逐步实现政府提出的“降低公交投诉率、提升群众满意度、提高年运输量”的目标。
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行业形象。开展“公交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提出了“三转变、五提升”的活动要求:转变服务理念、转变管理方式、转变发展模式;
提升驾乘人员素质,提升乘车环境、提升运营服务标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研究公交车辆优惠换乘办法,通过规定时间内的优惠换乘,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引导绿色出行,缓解拥堵现状。通过开展“绿色出行主题日”、公交服务进社区、公交服务咨询周等活动,主动走进社区、厂矿、学校宣传低碳出行理念,听取市民对公交出行的意见建议,引导市民在中心城区首选公交车辆作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
公交优先
亮丽开篇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下,2012年我市公交事业亮丽开篇,大公交框架清晰显现。
目前,150多台新车即将正式上线,已启动6条线路的优化调整。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公安交巡警和场站建设部门,开展了徐矿城、竹林寺、湖滨路口等路段的实地勘察工作。眼下正紧张着手两条新线路,一条是连接新老城区的新开辟线路,另一条是徐贾快速公交。其中,徐贾快速公交与徐贾快速通道同步开通,由于路况好、开口少,接近半封闭,开通后将比原来节省20分钟左右时间,成为连接市区与贾汪的快捷之路。市区通往铜山区的61路,现正等待红绿灯建设,今年上半年有望开通。
预计到2015年底,市区公交车辆将达到3000余标台、线路200余条、线路长度4000余公里,公交线路覆盖城乡接合部,主城区站点3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实现主城区群众步行5-10分钟即可乘坐到公交车,逐步建立起
“5主、22次、4游”的公交线网格局,即:“5主”,建立起连接主城区与五大组团中心镇之间的主干快速通道;“22次”,建立起连接主城区与10个重点中心镇、12个一般建制镇的普通一级公交线路;“4游”,建立起连接微山湖、吕梁山风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大洞山自然保护区的4条公交旅游线路,基本形成一个服务高效、换乘便捷、出行舒适、城乡统筹的多层次、大公交体系。
我们相信,政府的高远决策和管理部门的倾情投入,加之优惠换乘、专用车道、信号优先等一系列新政的创新性实施,全市公交事业必将跃入一段新时空,迈出跨越发展的新节拍,奏响“公交优先,民生幸福”的华丽乐章,一个“市民首选、便捷畅通、绿色环保”的全新公交出行模式将徐徐展开。我们期待着,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网上,新型时尚、洁净快捷的城市公交,像风一样自由,满载而行,驰向远方。
带着输送城市客流的使命,徐州公交把为民服务热情洒遍徐州大街小巷
公交民生
温暖一座城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开始,伴随着扑面而来的春意,我市公交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活动围绕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改善公交出行环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行业文明服务,旨在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交服务。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在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两快两带”之时,徐州城市公交,让百姓体味贴心公交的同时,必将让满意之花在春日的泥土中破土发芽,含苞待放。
“微”服务中的公交大情怀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旅游1路公交车不锈钢扶手“脱下”了暗红色的丝绒“外套”。一同被适时收起的,还有每张塑料座椅上的棉质坐垫。不仅仅是旅游1路,全市扶手为不锈钢材料的每路公交车,今冬都裹上了一层温暖的外罩衣。不是为了自己的保暖,它们的出现,只是为了在市民乘坐公交的寒冬时节里,带给他们一丝来自公交的温暖。
气温逐渐攀升,这些公交小物件的温暖使命暂告一段落,但公交行业服务市民的理念却一直在持续。
等车的时间缩短了,坐车的感受更舒服了。乘客的满意,见证着徐州公交服务市民的一系列努力。去年,徐州公交购置新车218台,今年,徐州公交计划购置空调新车200台。大手笔投入的同时,徐州公交不间断的“微”服务也逐渐地深入人心。细心的乘客会发现,每辆公交车上总有几个座位,醒目地黄色在蓝色调的座椅中显得与众不同。这是徐州公交为需要照顾的乘客专门设置的“老弱病残孕专座”,暖色调的座椅,将阵阵暖意带到市民的心窝里。1路、10路、11路、65路、66路线的公交车,从外表看来和其他路线的公交车无异,走进车内,就会发现这几路车全都采用的是双语报站。随着我市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来徐外国友人逐年攀升,为了方便他们的出行,徐州公交特地在外国友人乘坐较多的线路增添双语报站。省级青年文明号80路线、市级青年文明号25路线,乘务员在车上设立“便民箱”,为乘客准备了晕车药、救心丸、塑料袋以及针头线脑等应急物品,有需要的市民可以随时使用。
温暖的座椅、规范的英语报站、及时的便民箱,公交上的微服务虽然很小,却无处不彰显出公交人对市民的关怀。坐上徐州公交的那一刻,他们运载的不仅仅是旅客,更是徐州公交深深的为民情怀。
让公交旅途“活”起来
装扮一新的公交车上路,公交旅途从此不再寂寞。小学二年级的李思遥每天清晨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牵着奶奶的手一起坐公交了。正在学习汉字的她,坐公交时会在奶奶的带领下学习车厢里得名人名言,不会像以前一样无事可做,无聊的只能趴在车窗上看窗外的车流。每天坐车的功夫,车厢内张贴的名人名言已经被小思遥学得差不多了。
和小思遥一样受到熏陶的,是全市的公交乘客们。2路、10路、11路、76路、80路等车厢里,悬挂以道德模范、名人名言、服务格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内容的宣传牌,烘托车厢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的同时,引导乘客树立昂扬进取、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被命名为“廉政文化示范点”的55路线,安装了写有廉政警句的宣传匾牌,成为我市廉政宣传的一大阵地。49路线、游1路线、游2路线途经徐州主要的景区和十多个两汉文化景点的车辆,张贴关于楚王陵、兵马俑、龟山汉墓、汉画像石、云龙山、云龙湖等著名景点的宣传画,将景区立体呈现在旅途中。
作为多数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每日穿梭于城市街巷中的公交车,也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出行文化。
传递文化的,不仅仅有物,还有人。不少市民都说,乘坐1路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幸福在哪里呢?因为上车时,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乘务员冷冰冰的侧脸,而是热情洋溢的笑脸。据了解,这是徐州公交推行的、以乘客在始发站上车时,乘务人员起身迎接乘客的“站立式服务”举措。
全国各地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角之时,借助车厢这一载体,徐州公交制作的兼具时代精神的文化宣传牌,将文化因素带入公交车厢,镶嵌了文化因素的公交旅途,活力无限。
一辆车连接起的公交感情
一定要确保高铁乘客全部运送完。
4月13日中午11时许,坐在徐州东站的公交调度室里,王振的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是动车组的车次情况和公交站台客流情况的实时情况。这是他每日的工作之一,根据动车组的车次到达情况,及时调配公交线路。王振是徐州公交顺通巴士公司四车队车队长,主要负责高铁通往市区各公交线路。和市区其他线路公交不同的是,王振和他车队的每位公交人,只有准时的上班时间,而他们下班时间,需要根据高铁班次到站情况进行调整,按照王振的话说就是“高铁乘客的顺利出行,是我们必须保障的。”
从2011年7月1日进驻徐州东站开始,让王振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的一场大风。据了解,途径徐州东站的最后一班动车组是晚上10:20,意味着,最后一班公交车只需将此趟列车的乘客输送完,就完成了当天的使命。但是因为那场大风,整个线路的动车全部晚点。最后一班动车抵达徐州站时已经是凌晨1:40,徐州东站发往市区的10路线的司机和当日值班人员,送走了这趟车的旅客,并和铁路部门联系,确定当日已经没有未抵达的动车后,才放心地“下班”,抬手看看表,已过了凌晨2点半。
出车前打扫一遍车厢,是46路驾驶员佟辉每日必做的工作之一,这件费时费力的体力活,佟辉做的很开心:“车厢干净,乘客坐着舒服,我们也从心眼里高兴。”
“晚下班不要紧,关键要把乘客送完;打扫卫生累一点没关系,乘客坐车心里舒服我们才高兴。”坚定不移的责任和发自内心的主动,是徐州公交人身上无形中散发出的特质。
服务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被服务人群的满意指数。在越来越多的驾驶员眼中,为民服务是件幸福感很强的事。这一切,都源自徐州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完善的企业文化。按照市交通运输局的要求,公司每年都对新进员工和在岗驾乘人员进行脱产培训,通过对员工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包括服务理念、制度规范教育,实景模拟训练,服务观摩等),将“乘客所需,公交所为”的企业宗旨深入到每位员工心中。通过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实行星级服务达标管理、设立“精神文明奖”和“委屈奖”等方式激发员工的服务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驾驶员娴熟的驾驶技术、整洁的服装、脸上长久的微笑、耐心的回答……细节之处放大着徐州公交注重硬件提升的同时,公交人素质的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