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筑在说话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主讲:孙涛

快放寒假了,近日教育界又出一大事,上海交大一学生因高数挂科被“全国通报”,这位同学据说考了38分,结果被那帮只知闷头学习,连球都不会打的家伙们取笑。兄弟我在此对那些奔走相告、幸灾乐祸的网友表示强烈的谴责,对该生表示深深的同情和理解,高等数学,不代表你个子高就能学得好,按说这分数也不算低了,此门课程之难过程度,兄弟我是深有体会的,上大学第一年整这玩意时,得分比该生高不了多少。

这位同学是姚明,退役后到上海交大读书,有球迷戏称“这是他单场第二高得分”。

最近得“高分”的还有沈阳的方圆大厦,其成功入选美国CNN旗下的生活旅游网站评选的全球最丑十大建筑,同时入选的有朝鲜的柳京饭店、迪拜的亚特兰蒂斯饭店等知名建筑。

方圆大厦由台湾设计师李祖源设计,高近百米,为中国“古钱币”外形,有人称这是预示入驻大厦的业主财源广进,也有人说这是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圆地方。组织评选的生活旅游网站认为,方圆大厦试图融合东西方风格,但看起来并不和谐。不过鉴于审美标准不同,该网站还表示,对于这十大建筑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最有争议”。

这个结果自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争议,沈阳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赵宇在表示,从个人的审美观考虑,自己并不喜欢具象化的建筑风格,更希望通过抽象艺术来表达建筑师的思想。不过每个人对建筑艺术的审美取向不尽相同,包括国家大剧院在内的诸多著名建筑都存在争议。21世纪初落成的方圆大厦时至今日还能引起争议,没有湮没在其他建筑中,足以说明它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年艾菲尔铁塔建成时,也是恶评如潮,后来成了全球最著名的建筑物。然而不是所有的争议,最终都能转变为成功。“当歌曲和传说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这是果戈里的名言,我觉得实在很适合方圆大厦,在理想和现实激烈冲突的年代,它快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了。中国文化一向倡导钱是肮脏的,如今钱来报复了,不但让你时时看在眼里,更填满了人心。

经济社会,希望挣很多的钱是非常正常的事儿,只是人的心力是有限的,当挤满了一样东西,另外的自然会减弱。近日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6%的人认为现在人们的汉语应用水平下降了,其中45%的人表示“下降很多”。这个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汉语使用日益碎片化与不规范化的担忧,自然又有各种型号的专家跳出来,从个个方面痛心疾首地论证中华文化的危机,论完也就消停了,潜伏下来等待下一次“争鸣”。其实也难怪,专家的能量也就这样,归根到底,语言的应用是鲜活还是苍白,与使用者的生命质量与发展水平有关,当人们一旦为了身体意义上的生存而无暇他顾时,文字这精神层面的精灵,也会离人而去。

1月13日,被人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老人周有光迎来了107岁生日。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这26个字母如同一套翻译密码,在读者与汉语这门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很多人真正的阅读启蒙,其实是在汉语拼音问世以后。汉语拼音初步方案制定出来以后,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与修改,全国各地寄来了数千个修改意见,以至于几十年后再有人提出关于汉语拼音的修改方案,很少是周老他们当时没有研究的新意见。

咱们现在热衷的ISO认证,汉语拼音1982年就通过了。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在会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别人说我们汉语拼音搞了3年,其实何止3年,从指定到被国际社会认可,足足花了14年,再往前看,这是中华民族努力了百年的成果。”周老说。

说到这位长寿的老人,我想到自己的爷爷,我今年40多了,从没听说他生过病、吃过药,前两年去医院体检,医生说他身体的各项指标比年轻人还棒。爷爷一直住在农村,如今90多岁了,仍然像从前一样喜欢吃肥肉、喝刚压上来的井水、抽烟、干活。

有张照片摄于2006年,女儿虫虫背后是一堵老墙,照出来有点水墨的意思。几年前爷爷家拆了有30余年历史的老屋,盖新房子和泥这样的重活儿基本是他自己干,不知为什么,他独独留了这么一块一米多宽、两米高的墙在院子里。我给图片加了说明——“这是爷爷家的一堵老墙,都说岁月如水,当岁月缓缓流过,却在墙上留下了水墨般的感觉,我心中的记忆,是孩子眼中的风景”

爷爷住的村子离县城有一二十里路,我还记得前几年冬季的一天,滴水成冰,他一大早就蹬着三轮车来城里买东西。不到一个小时东西买齐了,他急着回去,怎么留他吃中午饭都不干,又雄赳赳、气昂昂地呼呼骑车回去了。

我们家人都觉得,爷爷活到一百岁,跟玩儿似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