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林
孔子周游列国,在楚却被一个七岁孩童项橐难住了。项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有多少根眉毛?”大圣人就这样栽在了小小眉毛面前。
眉毛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俗话说“胡子眉毛一把抓”。眉毛有无作用?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眼睛、鼻子和嘴在会议上一齐声讨眉毛:“眉毛有什么用处?凭什么要在我们的上面?”眉毛听了,心平气和地走到眼睛下,又到鼻子下,再到嘴下,最后“靠边站”,结果大家都认为整张脸难看死了,只好决定让眉毛再回到原处去,只有那儿最合适。
眉,在脸上处在最高处,故有“面之有眉,犹屋之有宇”之说。宇,檐也。谈一个人的气质,往往拿眉说事,如眉宇轩昂。眉之作用大致有三:一为美观,二为保护眼睛,三为辅助表情传达情绪。
说为美观,可是,有着世界上最美丽微笑的蒙娜丽莎没有眉毛。有人解释说当时社会的妇女流行把眉毛剃掉,以没眉为美。多数人不信服,没有了眉毛也美不到哪里去。后来科学家们又说,搞清了,以前蒙娜丽莎是有眉毛的,达·芬奇是把它作为最后一笔,画在脸部的干颜料上。但是,当此画第一次清洗时(可能是在17世纪),修复者用错了溶剂,溶掉了眉毛,因此就永久消失了。
眉,确是衡量女子容貌美丽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林黛玉美在“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王熙凤最突出的特点是“两弯柳叶吊梢眉”,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自恃天生丽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她不施粉黛,却须得淡扫娥眉。可见眉对于女子的容颜美,有多大的决定性。其实,不止女子,形容男子的英俊,也常用“剑眉”或“浓眉”。没有眉毛,就是病容,那是很吓人的。
古时候有个宰相,一天,请来一位理发师理发。发理好后,修面。面修了一半,理发师忽然停下手中的剃刀,两只眼睛直直地看着宰相的肚皮,说道:
“人家说‘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如何可以撑船呢?”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所谓‘宰相肚里好撑船’,是说宰相气量大,对各种小事都能容忍,从来不计较。”理发师听了,慌忙跪在地上,口中连连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刚才修面,小人不小心,将大人左面的眉毛剃掉了,千万请大人恕罪。”宰相一听,顿生气愤。正想发怒,但又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的气量最大,现在为了一道眉毛,又怎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里,宰相只好说道:“去拿一支笔来,将剃去的眉毛给我画上。”
画眉,自古就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古语说“丈夫整鬓,女子作眉”,古代有专门的“鬓师眉匠”。画眉,最早见于屈原《楚辞·大招》的记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历史上有“月纤张敞画”的典故: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为官秉直公正,得罪了一些高官显爵,他们就上书弹劾张敞“风流、轻浮”。原来张敞深爱妻子,早晨梳妆时就亲自为之描眉。汉宣帝没有责怪他,因为张敞回答说:“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意思是闺房之中,还有比画眉更过头的事呢!
还有一段诗坛佳话,也关画眉:唐代诗人朱庆馀有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以画眉为题材,写得优美动人,即将去拜见公婆的新妇,早早地起床用心梳妆,眉画好了,她却是惴惴不安,只好羞涩地低声问着丈夫,这样的眉妆是否适当?能否合乎公婆心意呢?诗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是朱庆馀在应考进士之前送与水部郎中张籍的赠诗,以此向张征求意见:我的诗文能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吗?张也借情诗作答,在《酬朱庆馀》中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一赠一答,全用比兴,清辞丽句,珠联璧合。
眉是情感的载体,眉是能说话的。眉头一蹙,是忧虑,是深思;眉毛一展,便是眉开眼笑,眉飞色舞。横眉表示生气,低眉显示顺从。眉头一扬,是惊讶,也是怀疑。挤眉弄眼,那是在打招呼,也可能表示不屑……
《诗经》有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离骚》中又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就成了美的代称,也成了美人的代称。现在网络语言造词无数,大都呕哑嘲哳不知所云,笔者独佩服“美眉”一词,表情达意,活色生香,颇有渊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