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慧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市慈善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市、县(市)区两级慈善会善款收入7052.3万元,救助支出2771.2万元。其中徐州市慈善总会善款收入2715.9万元,另有588万元善款利息到账。徐州市慈善总会实施主要慈善救助项目11个,救助支出1868.6万元。
“慈善事业要发展,人是‘第一要素’。”徐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伊始,便十分重视精心培育与扶持三支慈善队伍——不断涌现的慈善楷模、日益壮大的慈善义工、身先士卒的慈善形象大使团队。我市慈善事业的这“三支劲旅”,就像“三驾马车”,拉动徐州慈善事业快速前行。
最具影响力的一支劲旅——
慈善楷模
点亮心灯
由巩俐主演的电影《漂亮妈妈》,讲述了一位下岗女工与失聪儿子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在我市,也有这样一位可敬的“漂亮妈妈”,她叫徐平。
徐平的儿子李俊池在一岁半时因病失聪后,她义无返顾地踏上了为儿子求医的漫漫长路。听说由中国聋儿康复专家万选蓉教授发明的“读唇法”可以教会聋儿说话,徐平辞去工作到北京,租住在一间地下室日夜研习读唇法。当徐平终于用“读唇法”教会儿子说话、小俊池发出第一声“妈妈”时,她激动万分,并决定传递爱心,帮助更多聋儿康复,为此,徐平成立了一所聋儿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聋儿只收基本生活费,特别困难的聋儿还可以得到康复中心的补助。2000年至今,徐平先后捐资5万余元为聋儿配置助听器、添置衣物,对20多名特困家庭儿童减免学费。
像徐平这样的慈善先进典型,近年来在我市不断涌现。其中,有为母亲义捐骨髓的好少年邵帅;多年如一日敬老孝亲的丰县农妇张玲兴;无偿献血400余次、8万多毫升的中华骨髓库捐献者孔令喜;退休后创办以接收小儿麻痹症患者为生源的邳州老人张辅世;丈夫身患重病、靠收废品养家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儿子的“拾荒老娘”于化玲;在寒冷冬天勇救落水市民的睢宁小伙韩佳……
徐州市慈善总会对慈善榜样给予及时帮助,大力弘扬他们的慈善精神。市慈善总会领导曾亲赴北京、江都与南京慰问邵帅母子、于化玲与韩佳。2011年,徐州市政府授予孔令喜等10人为“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
也许,慈善楷模在施行义举时,只是出自最真实的意愿,但他们的高尚行为与无私情操,却为当今社会树起了爱的旗帜,成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支劲旅”。
最具战斗力的一支劲旅——
慈善义工
身先士卒
2011年1月14日,徐州“爱的陪伴爱的传承·2011徐州宝景爱在行动中成长”慈善晚会上,29名孤儿现场得到宝马爱心车主们对其2011年的学费资助。徐州宝景慈善义工服务队,是徐州市慈善总会颁发慈善义工证书的义工服务队。从2009年起,他们积极组织公益活动,曾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还曾到徐州流浪小动物救助基地献爱心。
2009年6月,市慈善总会开始在全市正式组建慈善义工组织,开展慈善义工活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爱心市民纷纷到市慈善总会报名登记。
市慈善总会在培育义工团体的过程中,注重专业化提升,徐州市葫芦丝·巴乌学会慈善义工服务队,是一支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高水平葫芦丝和巴乌演奏团队,曾在各类艺术大赛中获奖,在“彭城慈善社区行”演出活动中,赢得阵阵喝彩;徐州罗芳彩妆摄影学校慈善义工服务队,是一支专业彩妆队伍,在义演活动中为全体演员义务化妆,平时还坚持为有志从事彩妆摄影行业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
(下转03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