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周庄 图/本报记者 仲冬竹
■艺人简介
杜庆华,今年55岁,家住段庄街道兴南社区,是一名木雕爱好者。没拜过师,也没参加过展览评奖,凭着对木雕的热爱,自学成才,创作了近百件木雕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和市民的喜爱。
去杜庆华家采访那天正是徐州最冷的日子,最低温度零下8度,阳光是那么单薄无力,北风凛冽刺骨,即使在室内,还冷得直跺脚。杜庆华的家是一间简易的小屋,室内也没有件像样的家具。杜庆华热情招呼我们,之后拿出两个大纸盒,打开后里面的宝贝逐一呈现在眼前,是各色精美的木雕作品,立刻脑海中跳出一个词:蓬荜生辉。
无师自通
栩栩如生的老鹰,目光敏锐正要展翅高飞;身材修长的麒麟,昂首向天威武神气;面容慈祥的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手持净瓶,庄严而祥和……杜庆华雕刻的各种木雕作品均为小件,大大小小有几十件,多为鸟兽、人物等吉祥图案,还有扇面、屏风、挂件等用品,全部是他一刀刀刻出来的,而且多为黄杨木、黑檀、红木、鸡翅木等名贵木材。
很难想象这些惟妙惟肖的木雕作品全部出自无师自通的杜庆华之手。杜庆华小时候就喜欢雕刻,没事喜欢用小刀刻个木刀、木抢玩耍,那时候不用拜师学艺,看着书上的图案自己就雕成了,武侠小说中的十八种兵器,杜庆华全部动手做过,不过那些作品都很粗糙,只是有个大概的轮廓。为了更好地制作木雕,杜庆华没事就买来相关书籍翻阅,也经常到花鸟市场观看琢磨老式家具,多吸收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雕刻水平。
大概从七年前,杜庆华开始正式制作木雕。只要不上班,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家中雕刻木头,经常一干就是六七个小时,不仅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刚开始的时候他喜欢做些微型家具,起初用一般的木料,多用榆木制作而成,巴掌大的床、桌椅、凳子等,小巧别致,摆在家中别有一种风情。后来慢慢开始做浮雕,再到圆雕作品,虽然由于空间有限作品绝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黑暗的纸盒中,但杜庆华更享受木雕的制作过程。
倾心雕刻
夕阳西下,母子三只大象,迈着欢快的步伐向前奔跑,前去嬉戏游玩,展现了母子情深欢乐祥和的场景。木雕《母子情深》是杜庆华最喜欢的作品,用黑檀木花费一个多月时间雕刻而成,每只大象都憨态可掬,造型逼真,他没事就喜欢拿出来瞧瞧,心中说不出的欢愉。
杜庆华说,做好雕刻要分五步,首先要选料,自然是越名贵的越好,这样的作品收藏价值也高。其次要定型,画大轮廓,之后进行雕刻,这个工艺比较复杂,需要有深厚的功底,最后雕刻好后要打磨抛光。
不大的小茶几上摆放了款式不同的各种刻刀几十种,天气好时,杜庆华就在屋外支张小桌专心致志的埋头雕刻,把一段非常普通的木头雕刻成精美的作品,这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记者去采访时他正在雕刻一个黄杨木的关公像,已经出来一个大概轮廓。黄杨木有木中黄金之称,也是他比较喜爱的木种。
杜庆华的木雕以圆雕为主,屏风、挂件、扇面等浮雕作品也有,但他说最见功底的还是四面全部雕刻的圆雕了。较之专业大师级线条细腻流畅的木雕作品,杜庆华的木雕更多的是神似,刀法较粗放,立体感强。他的木雕作品也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不少作品被慕名买走。
杜庆华现在当爷爷了,小孙子四岁多,他没事也喜欢做些木艺小玩意给小孩玩,全是市面上买不到的。他说老了也没啥特别爱好,做木雕全当丰富业余生活,有个寄托和追求。“在我眼中,这些木头是有生命的,我用刻刀把藏在木头中的景物一点点展现出来,就好像在唱一曲动人的歌谣。”对于木雕杜庆华有自己的理解,悄然中雕刻木头已融入他的生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