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1慈善之光照耀徐州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2011脚步渐行渐远,但徐州慈善事业的脚步依然走得铿锵有力,慈善的光芒无时不在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都市气息的徐州绽放彩虹。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贫困学子进不了校门,不让一个棚户迁居特困户买不起住房。”市委书记、市慈善总会会长曹新平掷地有声的话语仍犹言在耳。“行慈善之举,送慈善之暖。”已成催促徐州人走向高度文明和充分和谐的流行语。

2011这一年,徐州市慈善总会围绕“三个不让”,创新慈善募捐方式、发展壮大慈善义工队伍、完善慈善救助机制、提升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将慈善之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行善举做善事中,筑起了我市公益慈善事业之高地。据统计,徐州市县两级慈善会募集善款7348.8万元,救助支出2945.2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善款收入3027万元,另有588万元善款利息到账。市慈善总会实施主要慈善救助项目11个,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042.6万元,11752人接受资助。

这一年,让人们着实感受到了徐州慈善,是走创新之路、行慈善之实、收惠民之效。

慈善理念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认为,一个充满温情慈爱的城市,才是一个现代文明的城市;一个人人承担社会责任的城市,才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走向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市委书记、市慈善总会会长曹新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这段话,成为全市秉承科学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徐州人民历来具有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优良传统。近5年来,我市慈善法规政策日益完善,慈善组织逐步发展壮大,慈善救助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文化广泛传播,慈善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徐州正处于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慈善事业发展“黄金期”。慈善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对于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我市通过举办两岸四地慈善文化论坛、与报纸、广播电视媒体联动,进一步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慈善意识,积极传播慈善理念,激发社会的慈善潜能,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氛围。慈善理念的构建和提升,促使慈善行为成为公众生活方式,慈善活动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这一年,市慈善总会还十分注重将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从政府部门到基层社区、从公务员到平民百姓、从企业高管到普通员工,慈善的触角,已伸向社会各个层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慈善”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参与的热情高涨,慈善事业不断产生聚变效应,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徐州医学院大一学生张梅(化名),正在进行紧张的考试。能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她说她要感谢慈善总会的冠名基金。半年前,一家单位在慈善总会设立了冠名基金,并资助张梅和另外20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冠名慈善基金是2011年市慈善总会在捐助方面的一项创新举措。这是由捐赠方在市慈善总会设立的以捐赠者称谓和慈善公益项目名称命名的基金。冠名慈善基金的特点是,设立门槛不高,个人或家庭冠名基金的最低额度为1万元人民币,企业或机构冠名基金的最低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资金注入方式灵活,冠名基金可一次或在一定期限内分批到位;基金捐赠方拥有该基金冠名权,市慈善总会向捐赠方颁发捐赠证书,并在新闻媒体公布、宣传,对符合条件的,积极推荐参加各级政府和慈善机构相关奖项的评选;捐赠者凭市慈善总会开具的捐赠专用收据,可享受企业、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有了慈善冠名基金,人人能慈善、行行可慈善,实现了“软着陆”。2011年市慈善总会推出冠名慈善基金仅6个月来,就得到广大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5岁小女孩周牧楠将自己积攒的“压岁钱”,认捐1万元设立“小善大爱基金”。周牧楠的义举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慈善不管是大人小孩,钱多钱少有钱没钱,只要心存善念,人人皆可为。

徐州罗芳彩妆摄影艺术学校校长罗芳女士做的不是什么大企业,小本经营获利微薄,她将精打细算抠出来的钱,捐出来设立了“罗芳彩妆慈善基金”。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慈善精神。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社会风气,是一种慈善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捐多少钱才算慈善?富人捐几千万是慈善,穷人捐1毛钱也是慈善。在词典中,慈善这个词本身就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为提高人类福利而做的事情;二是表示一种博爱之心。对我们正在创建的和谐社会来说,精神的慈善也许更重要。

冠名慈善基金的使用分定向和不定向两种形式。定向捐赠的,按捐赠方意愿实施救助;不定向捐赠的,由市慈善总会确定救助对象,主要用于助学、助困、助医、助老、助孤、助残、赈灾等慈善救助项目,也可应捐赠方意愿用于其他社会公益项目。

翻开冠名基金的台账,到去年底冠名基金已达15家,累计认捐期款1080.4万元,当年到账善款227.18万元。

三个不让

救助聚焦特殊人群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温暖了孤残儿童的心;“不让一个贫困学子进不了校园”,圆了有志青年的人生之梦;“不让一个棚户迁居特困户买不起住房”,不折不扣地实现“居者有其屋”。“三个不让”在徐州已成为社会需要、百姓称道的民生工程,成为社会文明进步、城市走向和谐的重要内涵。2011年的徐州慈善救助工作,从资金分配、人力配置、计划安排等各个方面,使“三个不让”

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深化。

年关将至,孤儿小旭每天掰着手指头算着日子:“过年时,我就能到赵爸爸家过年了。”小旭口中的赵爸爸,是一位爱心市民,他和小旭结缘于“爱心助孤”的结对活动。

跟小旭有着同样期待的,是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单位、个人结对资助的4000多名孤儿。失去父母庇护的孤儿和“视同孤儿”可谓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这一年,对于他们,慈善总会投注了更多救助的目光。这一年新增孤儿和“视同孤儿”206名,慈善总会现资助该类群体4017人,全市各级慈善机构共发放“爱心助孤”资助金850万元。

这一年,慈善总会组织开展的“爱心助孤”项目被评为江苏省“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收获了4000多张孤儿的笑脸。

助孤之外,慈善之手触及困难家庭、大病患者等社会需要救助的群体,针对棚户区改造中没有购房能力的低保、特困户开展资助购房的“棚户迁居助困”项目,2010年以来共投入购房资助款991万元,85户特困家庭因此住上了新房。去年还投入善款264.3万元,开展包括“健脑助行”、“聆聪语训”、“益智康复”、“特才培育”、“心蕊配套”、“康复基地”等7项子工程的“关爱残儿·共享阳光”慈善系列活动,数百位孤残儿童因此得到康复训练和治疗。此外,“江苏省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项目,全年由省、市、县三级慈善机构共发放救助金474.8万元,救助患儿381人次。

这一年还投入善款4万元,实施“心目影院”项目,通过志愿者在播放电影时,对电影细节的描述和剖析,让乡镇敬老院的视障人员及老人们也能欣赏和理解影片的内容和内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平等地享受社会生活。

此外,这一年市慈善总会还对一些社会关注人物实施特例救助,在江都生活的邳州籍

“拾荒老娘”于化玲和在南京打工的睢宁籍见义勇为环卫工人韩佳等就在其中……

这一年,全市万余居民感受到慈善的温暖与力量。

慈善义工

催生叠加倍增效应

由一批宝马车主组成的宝景义工服务队,结对资助了30多名孤残儿童。元旦期间,他们带来的一场辞旧迎新的跨年晚会,让孩子们在亲情的暖流中体味成长的快乐。

这仅是全市千余名义工队伍慈善作为的一个缩影。在今年慈善社区行活动中,市慈善总会现场向第二批434名注册义工颁发了证书,还为全市第二批9支慈善义工团体举行了授旗仪式。目前全市注册义工已达1050名,登记义工2100多人,慈善义工团体22个,参与有组织开展的各类义工活动5万余人次,为10多万人次提供各种义务服务。同时我市还建立了8个慈善义工团体服务基地。

点滴之爱,汇聚成了川流不息的爱心之河。慈善义工是指出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自觉承担为国家、社会、他人服务的责任,经过总会注册登记,以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无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的人员,每年参加活动的时间要求不低于48小时,没有年龄限制、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地域限制。义工奉献的是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能,不计报酬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了义工们的加入,2011年的慈善事业,注定丰富多彩。

这一年,市慈善总会在培育义工团体的过程中注重专业化的提升。徐州市葫芦丝·巴乌学会慈善义工服务队是一支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高水平的葫芦丝和巴乌演奏团队,曾在各类艺术大赛中获奖,在“彭城慈善社区行”的演出活动中赢得阵阵喝彩;徐州罗芳彩妆摄影学校慈善义工服务队是一支专业的彩妆队伍,在义演活动中为全体演员义务化妆,平时还坚持为有志从事彩妆摄影行业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

……

2011年是我市慈善义工队伍和义工服务大发展的一年,各慈善义工团体深入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培智学校、特殊教育中心,坚持不断开展助老、助孤、助残等服务,同时,积极参加市慈善总会开展的各种宣传和救助活动,带着他们的爱心,走进社区,下到村镇,通过文艺演出、各种服务等形式,带去他们的祝福,带给困难群体欢声笑语,使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慈善文化的熏陶。

这一年,市慈善总会进一步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力度,选聘了第四批慈善形象大使,大使队伍扩大到42人。慈善形象大使已成为慈善组织与捐赠对象密切联系的亲善使者,特别在劝募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60%的认捐善款是通过他们的积极努力得到落实的。

在慈善总会,每一分钱的来源、去向、用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确保慈善事业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这一切,归功于慈善总会一直恪守的对自身能力建设的加强。多年来,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依法合规运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自身规范管理。先后制定施行了《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办法》、《救助管理办法》、《募捐箱管理办法》、《定向捐赠实施意见》、《冠名慈善基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落实。

一贯坚持各项财务规定,严格管理捐赠资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几年来,市慈善总会严格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管理,内控制度健全,责任分工明确;资金的审批、报备、审计等管理规范;接收捐赠、对外捐赠、购买服务等财务活动,严格按协议执行;捐赠收据申领、核销手续完备,使用准确规范;捐赠资产管理完备,无挪用、私分、侵占等情况;无违规投资、经营、收费及其他等违规违法活动。严格执行《江苏省募捐许可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接收违背本会宗旨的捐赠;划清捐赠收入和营业收入的界限,准确把握捐赠收入范围;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确认原则,确认捐赠收入及金额,据实开具捐赠收据。及时填报各类财务报告,并保证财务信息资料真实完整。市慈善总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每年坚持审计监督制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不断完善自律机制。几年来,市慈善总会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既有总会内部的自律监督,又有总会监事会和民政、财政、审计等专门机构的跟踪监督,以及每年聘请第三方进行的年审监督,还有通过大众媒体的社会监督。方方面面的监督,带来了慈善组织规规矩矩地运行,慈善事业扎扎实实地发展。

坚持定期信息公开制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促进慈善健康发展。几年来,市慈善总会做到通过新闻媒体或徐州慈善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收入和支出情况。对捐赠人提出的咨询,都能及时答复。每年年底都通过适当方式向各位理事和主要捐赠人通报一年来收支情况。总会各位理事和理事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对市慈善总会的信息披露工作表示满意。

正因为如此,徐州慈善事业才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翘首前行!

◎本报记者 肖昌琦 李琼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